长三角的江苏:沪苏通铁路背后的梦想与实践

顾姝姝、王继亮、朱殿平

2020年07月02日06:58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沪苏通铁路通车,南通20年前的梦想一朝实现。许丛军摄

7月1日,沪苏通铁路正式开行。这是江苏“第四城”南通的高光时刻,20年前的梦想一朝实现。“本世纪初,南通就提出了通沪铁路的愿景,当时就是希望铁路能直通上海。”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顾欣荣回忆说。

此番,沪苏通铁路一期工程从南通跨越长江,经张家港、常熟、太仓进入上海。这意味着,南通至上海间铁路出行无需再绕道南京,最快旅行时间随之压缩到66分钟;苏南三个县级市也由此告别“地无寸铁”的历史,一举接入长三角铁路网。这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去年实施以来区域交通对接的最新成果。

一年来,从交通互联到产业协同、环境共治,“长三角的江苏”愈加旗帜鲜明。作为江苏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已于今年4月份出台,未来,更多务实之举已在路上。

“轨道上的长三角”渐行渐近

6月,沪苏通长江大桥工程收尾了,桥梁装吊工高金成终于有时间放松下来。“我在这座大桥上干了6年,这也是我1988年工作以来参建时间最长的一座桥。”高金成说,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一年不过个把月。和他一样数以千计的大桥建设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在每一道工序上精益求精。

大桥全长2300米,是沪苏通铁路跨长江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径公铁两用桥。“重点交通工程工期只能紧不能拖。”大桥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贵忠介绍,在大桥施工高峰期,同时施工的建设者超过5000人,场景甚为壮观。

顾欣荣此前在南通市铁路办工作多年,见证了沪苏通铁路和大桥建设的艰辛历程。他说,20年前,南通就提出了通沪铁路的概念,可直至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也只是解决了公路过江的难题。2012年底,这座公铁两用桥可研审批通过,2014年3月开工建设,新近被正式命名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对南通跨江联动、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苏中、苏北地区迎来更大发展空间。”顾欣荣说。

“轨道上的长三角”渐行渐近。在铁路对接上海方面,不仅南通,江苏的扬州、泰州、盐城等地同样期待。原来,扬州、泰州市民可以通过连接沪苏通铁路的宁启线到达上海,而盐通铁路也将在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可与沪苏通铁路对接,盐城融入上海都市圈指日可待。

又一个好消息是,通苏嘉铁路(江苏段)项目目前进入公示期,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项目北起沪苏通铁路南通西站,南至沪昆高铁嘉兴南站,未来将进一步打通南通向南的铁路通道。

图为位于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南京奥特佳生产线。企业供图

跨省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试验田”

丁涛从南京的公司总部去一趟安徽马鞍山的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开车只要40分钟。作为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5年前已在马鞍山市博望区投资建厂,“当时周边还很荒”,没想到会赶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风口。2019年底,得知南京、马鞍山两地要建一体化示范区,丁涛果断启动了在博望区的二期项目。

博望区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之南,交界33公里。“支持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这是《纲要》中明确的意见。两地动作很快,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指挥部去年11月就实现合署办公,首个年度工作计划新近也出炉了。双方毗邻地区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是示范区发力的重点。

看好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前景的还有南京腾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1月份考察,3月份签约,这家本部位于江宁区的企业投资20亿元的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已火速在示范区落地。公司副总经理孙德斌表示,除了地域相邻,作为“刃具之乡”的博望有着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更令人期待的是可以预期的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我们考虑把几个事业部整体搬迁到示范区内,并新增9条生产线,同时投资建设国家级的技术中心。”他说。

“土地资源约束已日益成为制约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江宁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江宁与博望共同打造一体化示范区,可以实现博望区的发展空间、政策优势与江宁区的人才资源、管理经验之间的优势互补,积极承接江宁部分产业打包组团搬迁转移。据统计,目前示范区内已落户工业企业60多家,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占到六成。

就南京而言,除了南部与安徽马鞍山毗邻,北部还与安徽滁州接壤。同样的,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区也分别与滁州方面形成了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太浦河北岸环境治理后的风光。苏州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水环境跨界治理有了“组织”

作为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草案正在公示。

据了解,这个示范区去年11月揭牌,总规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两区一县”约2413平方公里的行政辖区,其中吴江区黎里镇、青浦区的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嘉善县的西塘镇和姚庄镇是先行启动区,面积约660平方公里。

示范区内一条太浦河上承东太湖,下接黄浦江,流经江浙沪15个乡镇。“这里是太浦河汾湖段,河这边是我们汾湖湾村,对岸就是浙江嘉善的湖滨村。”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沈晓华指着太浦河说。

过去,令沈晓华苦恼的是,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治理缺乏协调性,跨区域的河道治理管护落地难。“以打捞水葫芦为例,由于大小河网密集相通,如果这头打捞了而那头不动,风一吹就会四处漂散,因此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天长日久成了‘三不管’。”他说。

2018年底,沈晓华牵头组建“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江浙沪三地6镇18个村加入,这让水环境跨界治理有了“组织”。随后,青浦、吴江、嘉善多次开展交界区域联合治水行动,逐步建立了“联合河长制”,三地共聘联合河长73名。

对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苏板块的生态责任,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宋玉波表示,吴江区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示范区的70%,目前已实施了太浦河蓝带计划,近三年围绕治违、治污、治隐患工作累计投入资金9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加快探索建立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机制。”

在生态环境一体化背景下,地处苏皖交界地带的石臼湖也实现了联防联治,它分属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过去同样因为涉及不同行政区域存在治理上的难题。据南京市高淳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孙钟勤介绍,2017年4月,“三区一县”达成石臼湖综合共治联管协议,如今除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外,还定期开展联合巡湖,对水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联合督查。

“沿湖4个段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以前会觉得不好管别人的事情,现在完全不存在,这也表明了大家联防联治的态度。”孙钟勤告诉记者,目前围网养殖破坏生态、影响候鸟迁徙等问题基本解决,石臼湖湖心断面水质去年达到Ⅲ类目标,水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理念一致,相向而行。“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要始终把建好‘长三角的江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机遇。”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说。

(姚雪青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