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20年 江苏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20年01月16日07:2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在质的提升中打开稳增空间

回眸2019年,江苏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新步伐;布局2020年,我省将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5日,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协委员学习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江苏经济站上新台阶,一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质的提升中打开稳定增长空间,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总标尺

“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速度再快也不用刀子砍,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再慢也不用鞭子赶。”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代表说,高质量发展是指导苏州经济工作的唯一标尺。

苏州经济底盘大、块头重,发展走在前列,面对外部冲击、内部调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更早更多。应对新挑战,苏州坚持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效来检验目标再攀高,用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去实现坐标系更新,“争第一、创唯一”,用体制机制创新、价值链塑造、服务贸易大发展、外贸结构优化等举措对冲不利影响,今年,苏州工业投入将达15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40%,打造一批领先全国的地标产业,其中生物医药要打造为“世界级产业地标”,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苏州市吴江区区长李铭代表介绍,布局2020年,吴江将继续高举实体经济大旗,推动恒力、盛虹、亨通等“头部企业”做强做大,高新企业数达800-1000家,上市公司3-4家。

2019年,南京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逆势上扬,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4万亿元、增长8%,增幅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城市和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亿元、增长7.5%,增速列全省首位。作为总体规划中“新晋的副城”,溧水区充分享受到省会城市的“发展红利”。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代表说,溧水去年GDP达850亿元、增幅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5亿元、增幅11.8%。“我们争取通过两到三年努力,溧水这两个指标分别达到1000亿元、100亿元。”薛凤冠说,溧水将举全区之力把溧水开发区创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南京南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充分发挥双重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一手抓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和实体经济双重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打造创新名城建设,南京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19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475家,累计达45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增长14.8%;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近300家,孵化引进企业3000多家。创新,为南京转型发展培植不竭动力。

2019年,盐城高新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8%,总量1000多亿元,位列苏北第一。随着徐宿淮盐高铁通车和上海青岛高铁今年贯通,盐城抢抓两大机遇:一是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沿海高铁通车后,盐城-上海将由过去的5小时缩短到1小时;二是宝武钢铁等大项目战略性转型和转移的机遇,推动盐城新能源、精品钢、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成长。

苏州厚实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顶尖研发机构纷纷落地。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发起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不久前落户苏州相城区,定位为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材料创新基地,成为满足新材料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中心。除了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苏州还集聚纳米新材料、有机氟材料、光纤预制棒、氟硅材料等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研究院为抓手,苏州正擘画建立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姑苏实验室,统筹协调全国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地区集聚。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

无论是实体经济发展,还是创新驱动战略,企业都是主体。我省大力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比,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深入实施高新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力争今年高新企业达到3万家。

“企业是创新主体。”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总裁王善春代表介绍,连云港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华药港”,离不开每个企业的“微创新”。2019年,正大天晴总投资22亿元的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今年,总投资15.2亿元的海州生物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也将开工建设。公司还将加快创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从创仿结合到创新主导,五年内每年一个创新药上市;加快生物药上市进程,三年内实现一批生物药集中上市。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九虎代表说,南瑞继保发挥企业“自主科研+产业化”创新优势,先后完成多项重大电力装备国产化,取得一批高质量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推动产业化,南瑞继保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可用性和成熟度得到极大优化,推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产业研发、产品引进、全球布局,建华建材企业走出“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增量提质、相倚为强”发展之路。2019年,新产品率由原来的30%涨至4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业务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建华建材集团董事长王刚代表说,他们将“引进来”与“走出去”、“自我加强”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建立院士工作站、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新技术创新平台。

“稳中求进,必须推动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复连众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乔光辉代表说,他们高起点开发大功率及海上风力发电机叶片、涉水复合材料技术和产品,未来企业将建设公共研发平台,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吴 琼 付 奇 仇惠栋 顾巍钟)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