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兴农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朱达

2021年06月01日22:47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一块莓田内有土壤墒情站、秆茎检测器、孢子捕捉仪等高科技设备,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运用“蓝莓种植数字化管理平台”,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为农作物施肥加水、遮光避雨……这是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两莓”产业示范基地呈现的一幕幕科技兴农景象。

5月30日,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首届江苏农业科技节暨2021年江苏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在南京市溧水区召开,全国100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地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江苏省农学会会员单位、有关区县的领导和嘉宾代表聚集一堂,共同探寻江苏科技兴农发展密码。

新技术:催生农技成果“聚宝盆”

“这项成果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第二厨房’”,大会上,来自江苏省农科院李大婧研究员推介的“未来食品-3D 打印个性化定制”技术,令人耳目一新。这项成果以山药淀粉、大豆蛋白、紫薯等果蔬为原料,针对增加免疫力、抗氧化、缓解视疲劳等功能,开发包括β-胡萝卜素缓释片、叶黄素休闲咀嚼片、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健康食品,实现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定制营养需求。

在首届江苏农业科技节展厅里,类似的农业科技亮点频现。

对此,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胡益锋表示,“十三五”以来,江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位居全国第一,已走在了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在占地500亩的溧水白马“两莓”产业示范基地,“追雪”“春高”“夏普兰”“贝姬蓝”等蓝莓和黑莓新品种令人目不暇接,当地引进运用数字农场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技术,使果品的果型、糖度、口感实现多元化,果实成熟期也大幅延长,还引进了5G+VR 技术,让专业技术团队与种植户可以“云”交流,实现种植户在田间地头现场接受农业技术指导,进行种植课程实训;在南农大白马基地,溧水融合仿生态尾水处理和物联网两大核心技术,建设现代化循环流水无人化渔场,探索“智慧养鱼”项目,不仅实现了养殖过程标准化、无人化和生态化,还使养殖成本降低20%,产量是土塘养殖的6至10倍。

在新时代,农民不仅要会种地,更要“慧种地”。在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冯艳秋副局长发布了2020年中国农科院15项重大科研进展,以及适宜江苏地区使用的养殖、农业机械、加工、资源与环境等相关成果……江苏的“新农人”更加坚定一个信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不断释放创新活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新平台:打造农技科研“孵化器”

大会上,随着一块块红绸布被揭开,江苏首个农业科技服务总站——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总站,以及南京国家农高区亚夫工作室、南京国家农高区乡村振兴学院同步成立。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亚夫科技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国家农高区成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总站、南京国家农高区亚夫工作室,此举旨在推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这是一座座农技科研的‘孵化器’。”据江苏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亚夫工作室将聚焦生态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经营新模式推广、农业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等,聘请10位国内外顶尖农业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指导和推广,同时加强与日本农文协、鲤渊学院等合作,分批次赴日开展技术学习,并力争在3年内打造一支200人左右、结构合理的专业型农业乡土人才队伍;此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总站还将遴选一批亚夫科技特派员,为地方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等提供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等服务。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新揭牌的南京国家农高区乡村振兴学院将通过整合校地资源,依托涉农院所的科教实力和南京农高区丰富农业资源,聚力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性学习培训基地,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三农”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大会还举行第三届江苏农业科技奖获奖成果颁奖活动, 2020年,第三届江苏农业科技奖经过网络初评和综合答辩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共56项,其中,成果类奖项40项,人才类奖项16项。据介绍,江苏农业科技奖是江苏省农学会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有关规定设立的,系江苏首个社会力量设立的农业专项奖,此举有望催生孕育更多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新理念:激发农技攻关“原动力”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首届江苏农业科技节暨2021年江苏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展厅悬挂的一句标语,也令人感受到江苏“新农人”展开科研攻关的新理念和原动力。

生物基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点,具有普通塑料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但环保安全,而且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应用十分广泛。大会上,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徐磊推介了生物基高值化材料团队科研成果——以研发全生物降解材料为攻关方向,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农作物生产需要,研发出降解地膜产品,有秸秆添加和抗紫外光两个基础型产品,并着力推动该技术应用于日用品领域。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威胁水生态健康和水环境安全,为此构建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生境和清洁管理治理模式意义重大。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薛利红在会上推介科研新成果: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的“减—拦—用—净”技术体系,她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理论,创建了南方水网区集约化稻田面源污染防控的“减-拦-净”技术体系,该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2018年度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并荣获2019年度神农中华科技二等奖。

大会上,“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介绍了句容戴庄村促进农村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做法,阐释了其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经验。通过培育生物多样性,辅以健康栽培技术和健康饲养技术,在环境友好前提下采用现代先进农业生产力手段,戴庄村提高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生态环境效益,开拓生态农产品市场。

据介绍,此次大会吸纳了35个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农业项目签约落户溧水,总投资108亿元。其中,由深圳农科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石湫种业小镇项目,将建设种子产业综合体、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江苏中科亚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微生物菌剂项目将研发、生产植物用微生物菌剂,可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病虫害防治服务,推动农业生产实现高品质、高产量、零污染。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