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江东商贸区再推竞争上岗 人员优化园区增效

人民网记者 朱殿平

2021年01月08日13:09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本次双向选择共34个岗位,逾期未参加双向选择的职工视为落选人员,落选员工有两种去向。”1月5日上午9点半,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商贸区二楼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动员大会正在召开。这也是近一年来江东商贸区开展的第二轮全员双选、竞聘上岗。自2020年4月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启动以来,江东商贸区着力从人事制度改革、考核机制创新入手,用市场化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战斗性,做好“人”的文章,推动园区提质增效。

人数做减法 全员双选打破“铁饭碗”

2020年4月,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建邺区委、区政府《建邺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江东商贸区改革同步启动。改革前,管委会员工共93人,领导班子9人;改革后,核定人员37人,领导班子3人,设5个部室,所有人员全部竞聘上岗。员工平均年龄从原先近50岁变为现在的34岁,工作经历与学历专业对口程度更高。

“上台演讲、评委打分,然后还有面试,真的是全员卧倒、重新洗牌。” 科技人才部部长朱祥一直在园区工作,他半开玩笑地说,改革时的竞聘体验还是自己职业生涯里的“第一次”。原先,大家都是公务员身份,或多或少存在“铁饭碗”的思想,工作上缺乏激情。有个别近零绩效但是资历老的员工反而工资更高,大家知道不合理但谁也不说话。园区改革启动后,部分员工选择了回机关工作,而选择留下的人则全部参加竞聘,能者上、平者让,园区职工队伍重新洗牌。

时隔9个月,为何再次开展全员双选工作?江东商贸区主要负责人说,此举既是进一步深化园区改革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提升人均绩效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实践尝试。经过了大半年高严格的观察协作期后,各岗位员工对园区工作和岗位职责都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本次双选打破部门的界限,根据“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确定各岗位最终人选,实现岗位资源的合理配置。

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职能重构。新近召开的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也再次提及,要坚持去行政化方向,深化高新区脱胎换骨式改革。江东商贸区将改革突破点放在“人”的问题上,破除晋升论资排辈、评优轮流坐庄的思想,破除入了员额就进了保险箱、安乐窝的思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机制,打破进入员额后的“铁饭碗”,逐步实现员工收入与岗位、业绩、能力相匹配。

效率做加法 行政事业单位尝试“企业玩法”

“在来园区之前,对KPI考核完全不了解,一下子就懵了。”招商一部副部长朱鹏原先是乐山路社区党委书记。从社区转战园区,他感慨颇深:“原来听说要改革,但想着毕竟是政府机关,再怎么改革应该还是科层制,没想到这么彻底。”去年4月实施园区改革以来,江东商贸区推进了量化为主的月度KPI考核制度和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各项考核指标全部量化、按月公示,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增加压力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动力。

江东商贸区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总人数减少,虽然剥离了一些社会职能,但相关经济考核指标没有变,这就对人均产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共有5000多家企业,过去说企业服务要划片、要网格化,但很难做实,一些人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现在完全不一样,把家底摸了个底朝天!”

此话非虚。企业服务部部长徐真海说,该部门共11名员工,辖区内5000多家企业被划分为10个片区,每个人对应近600家企业。除了员工自己按月上交企业清册,部门还会对信息准确性等进行抽查,按月对每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收入挂钩。“我一直在这里工作,现在的工作状态跟过去不能比。”他说,现在的工作更充实,除了走访企业,他们还打造了“企业家茶座”等品牌活动,真正将企业服务做细做实。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在企业看来很寻常,但是对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还是不容易的。”江东商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轮改革中区委区政府提供了“安全垫”,向园区充分授权,打破行政、事业、企业人员身份限制,实现三类人员在新设置的职务职级聘用体系下统一运行。通过岗位聘用、刚性淘汰率,解决干部“能下”“能出”的问题。不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员,如果无法胜任园区工作的,都可“各回各家”。

目前,江东商贸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部门职能调整,各部门也在结合职能的变化优化调整KPI考核方案,力争大幅提升人均效率。“我们还会继续在园区文化建设、搭建与员工自身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发展通道、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优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我们的目标是营造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和高关怀的人文环境,激发团队创造高价值,推动高新区改革真正在基层落地见效。”江东商贸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责编:张鑫、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