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河长制覆盖大小水体 劣Ⅴ类销号主城率先

马晓波

2020年12月28日10:13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栖霞区北十里长沟东支三元祠段附近晨练的人群。人民网马晓波 摄

最近,南京的天气冷了起来,在栖霞区北十里长沟东支旁住的戚文娟最近爱上了晨练。“白天带小孙子出来,也常在这一片活动。”她说。

三年前刚搬来时,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水质灰黑,河道满是淤泥。每到夏季,大家不是掩鼻而过就是绕道而行。如今,清澈的河水泛起涟漪,映着岸边的绿植、苗木,水岸景色共同绘就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三元祠段的生态修复工程目前还在扫尾,但面貌一新的河畔还是吸引了附近不少居民。

这是当地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月初,南京市水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办公室对栖霞全域水体消劣工作进行了验收,确认栖霞区全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这也意味着栖霞区成为全市第二家、主城首个完成劣Ⅴ类水体销号的区域。

大力整治 “老大难”告别脏乱差

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三三两两的市民悠闲散步,有在嬉闹的孩童,也有打着太极的老人。这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面,已成为北十里长沟东支三元祠段的现实写照。

北十里长沟东支源起紫金山,在栖霞区境内流经尧化门、迈皋桥、燕子矶三个片区后汇入长江。在不少老南京人的印象中,迈燕片区曾是“脏乱差”的代表。燕子矶地区化工厂遍地,烟囱密布;迈皋桥地区老小区扎堆,城中村、危旧房林立,因受到生活污水和化工污染,东支过去就是一条地地道道的“黑臭河”。近年来,南京市和栖霞区应势而变,探索走一条协同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化工治理转型、旧城有机更新的实践道路。结合栖霞区情,一场“先岸上后水下、先支流后主流、先上游后下游”的治水行动开始了。

家住迈皋桥街道宁欣苑小区的徐成如今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他时常和老伴感慨,一样的地界儿,跟父辈相比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早在2002年,徐成一家就搬到了迈皋桥。“父亲就职于北崮山干休所,要不是图离得近方便照顾,才不会选这地方安家。”徐成说,他们就住在宁欣苑小区临街的一栋,紧隔马路便是南十里长沟二支。那时候,夏天窗户绝不会打开,除了为防臭更为避免蚊虫滋扰。“从窗户往下望,棚户区杂乱无章,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饭店、商店和垃圾共处,画面脏乱不堪。”

2014年起,迈皋桥街道对这条0.7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覆盖侵占河道约1万平米的违建被拆除了,河道轮廓重新得以展现;随着沿河5个排口和10个排水片区内部雨污水管网的改造,污水下河问题彻底解决;河道沿线景观配套提升,六角亭、人行桥、节点平台的搭设,居民们有了休闲好去处。“水质清了,异味没了,现在常能看到拿着长杆打捞杂物的‘红马甲’,有些河道旁还装上了摄像头。”徐成说,南十里长沟二支上有个长营村桥,环境变好后,桥旁平台上的广场舞团队一茬儿接一茬儿的来,一整天都很热闹。

“北十里长沟东支、南十里长沟二支这两条河道水质的提升是栖霞城乡河道变化的缩影。”栖霞区水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栖霞区位于南京城东,南依钟山,北临长江,区内大小河流共计455条,水域面积约106.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8.24%,境内80.19公里的长江岸线长度全市第一。按照全市统筹安排,栖霞区于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8年底全域消除黑臭河道,2019年末已完成全域97%水体销号验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栖霞区科学系统地开展水环境建设,对沿河排口全面清查,加强管理是重中之重。通过“绘一张图、列一张表、制一张单、树一块牌、定一个人”,通过建立区、街、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充分落实排口管控责任,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严防污染物下河。“动物不会骗人,环境的改善它们最为敏感。虽说北十里长沟东支中段环境提升工程还未完工,已经有成群的白鹭落在河床上休憩嬉戏,这对我们既是肯定更是激励。”该负责人说。

“民间河长”胡兰娣在打捞垃圾。受访者供图

着眼长效 河长制覆盖大小水体

下楼买买菜,河边散散步,这是西岗街道仙林湖社区居民胡兰娣的生活常态。胡阿姨今年69岁,小区不远处的纬地路景观河是她常去的地方。与普通人遛弯不同,老人还会对水面、岸坡进行查看,一旦发现有垃圾漂浮、杂物堆放、绿化缺株损坏等情况,她就及时和社区进行沟通,由社区再联系养护单位进行处理。

和城北迈燕片区不同,城东仙林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新市区建设可谓“白纸作画”,实现了快速发展。20年间沧海桑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崭新的主次干道连起了大学城、产业载体、住宅以及商业配套。在此背景下,纬地路上的天然泄洪沟摇身一变成为景观河,维系水质是一项长期工作。仙林湖社区书记陆曼鹂介绍,除落实三级河长制以外,社区还在积极推进民间河长招募。2019年初,西岗街道河长办联合仙林湖党支部招募了6名“民间河长”,胡兰娣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刚上岗就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陆曼鹂说,2018年底,社区工作人员在巡河时发现,景观河靠近小区的排口附近水较为浑浊,并且集中出现在上午和晚上时间段。通过专业人员检查,最终发现多个新建小区均存在雨水管和阳台污水管混接的情况。纬地路景观河流经西湖大沟、七乡河后最终汇入长江,水质问题马虎不得。发现问题后,河道管养单位仙林大学城管委会、西岗街道、仙林湖社区三方邀请相关地产、物业公司共同商讨方案,“民间河长原本就是分散在各小区的居民,他们作为业主与物业沟通更为便捷,就成了监督整改的主要力量。在多方努力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记者从栖霞区水务局了解到,该区河长制体系已延伸至水网的“毛细血管”,全区9个街道所有河湖的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实现了29条区级河道、50条街级河道(含1座水库)、371条村社级河道河长制全覆盖,共设立区级河长22人、街级河长81人、村社级河长238人。当地还编制了《栖霞区小微水体名录》,确保全区每一个水体都纳入河长制的管理范围,推动河长制管理由重要水体向小微水体的延伸,建立健全了小微水体的责任体系。

从市、区到街道再到民间,栖霞区各级河长既“挂帅”又“出征”,带头定期巡河、突击暗访,随时处理河道存在的问题。河长制在栖霞区推行数年,已成为水环境长效治理的关键举措。栖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区域内每条河道都专设有微信工作群,各级河长通过微信群发布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如涉及相关实际职能部门和养护单位,相关单位的联络员尽快处置;如涉及重难点问题,逐一报送上级河长及各级河长办,统筹协调解决。由此整合了各方治水的力量,明确了各方管理的权责,更重要的是缩短了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流程和时间。

“在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突破治理跨区跨境水体的顽疾,构建联管联治体系,确保主要水体水质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更为明显的提升。”栖霞区水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