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持续增创科创优势 再形成10万平米硅巷载体

2020年12月28日21:3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南京12月28日电 (马晓波)推进苏宁慧谷(二期)等项目建设,再形成1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载体;推动一批龙头总部、成长型总部和新兴总部落地鼓楼、发展壮大;再培育一批亿元楼宇、十亿元楼宇……12月28日,中共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区委书记刘军作报告,总结全年工作的同时,部署下年度任务。人民网注意到,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鼓楼,增创科技创新优势、增强产业创新动能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刘军介绍,2020年鼓楼区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四新”行动支撑明显,主题年活动取得实效。具体而言,鼓楼区完成鼓楼高新园管理体制改革,新建10.7万平方米优质硅巷载体,新增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69人,荣获南京创新周先进集体优胜奖。“四新”行动支撑明显:新基建建成市定5G基站690座,完成固投325亿元、增长7.5%;新消费引领需求释放,实现社零1010亿元、增长1%;新产业总体规模达520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新型都市工业实现新突破;新都市14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题年活动取得实效:统筹组织招商突破、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三个主题年活动,完成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3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实际使用外资2.8亿美元,两夺招商擂台赛流动红旗;南京华贸商务中心入选省级重大项目,6个储备项目提前开工,各级各类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出台“鼓楼惠企9条”,四轮走访2000余家企业,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共克时艰。

如同众多城市中心城区一样,鼓楼区同样面临着土地稀缺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面对区域发展格局重新洗牌,城区竞争呈愈演愈烈的局势,鼓楼该如何破题?全会指出,下一步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创+文创”深化创新名城引领区建设,在全域创新中育先机、开新局。

增创科技创新优势方面,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落实百校对接计划,深挖校友资源富矿,探索校地所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相互成就、一道成长的发展共同体。重视“从1到100”的科技转化,深化去行政化改革,优化创新功能布局,推进苏宁慧谷(二期)、南京科技广场(二期)等项目建设,再形成10万平方米城市硅巷载体,承载更多科技创新大项目、好项目,推动鼓楼高新园区全面争先进位。推动“从100到N”的企业成长,强化各类创新主体引育,完善从初创团队到龙头企业的全周期服务,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小升高”“高升规”计划,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拓展“生根出访”成果,深度对接全球创新链,吸引更多境外创新要素来鼓楼汇聚转化。

全会提出,要坚持“三主四特”产业体系,深化商务商贸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紧跟数字经济潮流,建设区块链先导区,推动软件信息业提质扩容、高端集聚;高标准打造环南艺艺术文化街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一批文化旅游新品牌新亮点;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推动航运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智力服务优质提升、特色发展。坚持总部+楼宇发展导向,推动一批龙头总部、成长型总部和新兴总部落地鼓楼、发展壮大;深化栽桐引凤、腾笼换凤两大工程,不断提升商务楼宇单位面积贡献度,再培育一批亿元楼宇、十亿元楼宇。坚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画好创新资源分布图和产业链树状图,推动鼓楼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持续做好强链扩链稳链的文章,提升企业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加速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刘军表示,增进改革创新活力就是要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确保重点领域改革高效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不见面审批,落实“宁满意”工程,推进“先解决问题再说”,吸引增量项目,助力存量项目,确保鼓楼营商环境走在省、市前列。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做优做强。持续实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街道集成改革成效,积极稳妥推进城市管理机制改革,打响鼓楼品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鼓楼经验。 

(责编:张鑫、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