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呼吸科专家:莫让气溶胶加重公众焦虑

2020年02月12日14:19  来源:晚报
 
原标题:气溶胶没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昨天,南通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双组长之一)、通大附院原副院长、著名呼吸科专家倪松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千万不要让似是而非的“科学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焦虑指数,气溶胶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打个喷嚏,气溶胶就可以飞出几百米!”“病人在这个地方咳嗽了一下,过一小时,你闻到的就是病毒。”“在家里开窗,带着病毒的气溶胶也会飘进来。”……这两天,全网最热的关键词莫过于“气溶胶”,各种自媒体也争先恐后进行科普,有人因此而焦虑。

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颗粒物质则被称作悬浮粒子,其粒径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间。但在国家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增加的是“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现有最佳证据表明,病毒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由此可见,目前,气溶胶传播并没有量化的数据支撑。

倪松石打了个比方,“抽烟我们是最有体会的,其中烟的成分大部分是气溶胶,但是它的颗粒大小和浓度远比我们呼出气体复杂。”他强调,在通风好的地方,即使刚才有人抽过烟,也很快闻不到烟味。我们完全不要害怕气溶胶的问题,只有较长时间靠近病人或者较长时间在有病人存在的空气流通差的房间里,才有可能通过气溶胶感染。

对于这一点,抗疫“国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认为,气溶胶传播只有在特定的、病毒浓度很高的环境下才会发生。首先,气溶胶会被流动的空气不断稀释,空气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的浓度越低,那么感染的概率也就越低。此外,如果打开窗户自然通风,病房中的空气流动和空气交换率很高,可以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气溶胶)的浓度,也降低了感染病毒的可能。

总之,专家认为,气溶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值得重视,但无须恐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要见了风就是雨,被一些新名词搞得焦头烂额。科学证明,焦虑会降低免疫力,因此,在病毒面前,我们应树立起科学态度和乐观心态。 (宋捷 冯启榕)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