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丨江苏苏州组建志愿服务队 为红色档案补充“拼图”
江苏苏州组建志愿服务队,搜集整理英烈事迹
为红色档案补充“拼图”(国防视线)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3日第6版)
每次想念父亲,91岁的老人房月雁便会拿出父亲房铭德的黑白照片仔细端详。她说:“父亲离家时,我还是一个婴儿,直到他牺牲,我们都没能见上一面。如今能够了解到父亲的生平事迹,多亏了‘苏供薪火’志愿服务队的帮助。”

11月23日,《人民日报》第6版版面
“苏供薪火”志愿服务队是一支搜集整理英烈事迹的志愿者队伍。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蔡榕介绍,2021年起,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联合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苏供薪火”英烈红色档案保护行动,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烈士陵园、烈属家庭、红色展馆等地,寻访补充英烈事迹的每一块“拼图”,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不到1/10,千万无名英雄的事迹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关于父亲的记忆,在房月雁的脑海中是模糊的、零星而珍贵的片段,大多来自长辈的叙述和父亲战友的回忆。她说:“我刚出生,父亲就去参加了革命,我对父亲的音容笑貌毫无印象,对他的生平事迹也知之甚少。了解父亲完整的一生,是我最大的心愿。”
得知房月雁的心愿后,“苏供薪火”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翻阅档案馆材料,研读红色书籍,奔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实地寻访……经过近一年的搜集整理,一份40多页的房铭德烈士档案送到房月雁手中。这次跨越时空的“相见”,让房月雁更深入地了解父亲的一生。
档案记录,房铭德,牺牲前为新四军六师四十八团一营营长,1945年6月壮烈牺牲于浙江天目山反顽战役,年仅32岁,如今安葬于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烈士陵园。
房铭德的故事,是“苏供薪火”志愿者重新擦亮的众多红色记忆之一。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茆国庆、茆国珍兄妹第一次来到江苏泰州兴化市芦洲村,瞻仰祖父茆健群烈士之墓;严建明找到了离家几公里远、属于父亲严尚贤烈士的墓碑;吴剑生了解到哥哥吴为民烈士的完整事迹……4年来,他们梳理完善了苏州全市2797名英烈信息,为688名英烈补充事迹档案,编制《追寻英烈红色记忆》百名英烈事迹集和重点英烈事迹册,整理出180余万字的宝贵资料,形成影像集13部,逐步建起一个涵盖影像、图片与文字的多维度英烈事迹库。
“保护英烈红色档案,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蔡榕说。根据多年来的寻访成果,“苏供薪火”志愿服务队创建互联网平台,收录2000多位英烈信息,方便公众随时随地线上瞻仰;志愿者们还在线下开展英烈事迹宣讲230余场,弘扬英烈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为奋进新时代凝聚磅礴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