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江苏已累计实施城中村改造超13万户
原题:扎牢住房保障网,照亮“安居梦”!江苏已累计实施城中村改造超13万户
“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的朴素愿望。近年来,江苏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助力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圆梦安居。
据统计,2018年以来,江苏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51.85万套,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6.82万套,实施城中村改造13.58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万个、惠及居民约540万户。
扎根城市,从一张床、一间房开始
位于常州高新区龙虎塘街道的漫柏未来人才社区,是王悦在常州的第一个“家”。毕业后,她以每月1200元的租金,入住一套小户型。“这里窗明几净,智能家居应有尽有,可实现拎包入住,租金也实惠。”她满意地说。
人才社区运营方漫柏集团总裁韩富贵说,人才社区一切围绕住户需求来考虑,以青年投票的方式配套服务。临街商业街区、啤酒公园、共享厨房打造青年业态,让年轻人放下手机沉浸式交流;秋白书苑、健身房、瑜伽馆、电竞室、桌游室等“社交场景”一应俱全。
该社区共有3118套(间)房源,提供29.2—49平方米的多元户型,全面覆盖不同阶段人才的居住需求。社区配套2.1万平方米商业体与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空间,构建了集居住、生活、成长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服务生态。这里出租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有一个数量不小的年轻追梦群体。他们中,本科以上约占60%、硕博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占比达13%。
打好安居“牌”,让人与城“双向奔赴”,泰州也在不断发力。泰州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泰州鼓励“国企主导+社会投资”模式,引入专业机构保障服务品质,积极打造文旅人才公寓,让青年人才住有安居。
泰州市海陵区青年文旅人才公寓以标准高、配套强、服务好进行建设,一期规划建设住房88套,涵盖一居室、两居室等多种户型,提供“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差异化住房保障支持。这里不仅有餐厅、超市、健身房、图书室、休闲空间等各种配套,还通过组织人才沙龙、市情体验等活动,为青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服务,推动“安居”与“乐业”无缝衔接。
这张助力新市民、青年人扎根城市的住房保障网,正在全省越织越密。江苏提前一年就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目标任务。通过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筹集力度,江苏已构成“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确保外来人口在江苏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抚平“伤疤”,擦亮城市幸福宜居“底色”
在虎丘山脚下,因兴起婚纱礼服市场而致富的茶花村,是苏州姑苏区规模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城中村。当下,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开展改造。
今年68岁的季师傅,生在茶花村、长在茶花村。他说,茶花村人多地少,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员繁杂。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等隐患层出不穷,很多村民盼着搬迁。
2024年5月,茶花村作为苏州市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率先启动,居民们改善生活环境的诉求终于迎来了希望。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12日,茶花村启动139户非住宅户的搬迁工作,目前已全部清零;去年9月30日启动一期790户住宅搬迁工作,已累计签约交房789户,签约率99.9%。
茶花村采用“房票+货币”的补偿安置政策,大部分村民选择了虎丘山北侧的彤云嘉卉作为安置小区。“新小区是6层洋房,南北通透,还有电梯,与原来狭窄逼仄的环境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看着舒适干净的新小区,季师傅十分开心,幸福在此刻具象化。
更多“季师傅们”的安居梦正在照进现实。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苏州于2024年启动33个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项目,涉及城中村184个,改造总户数21905户,截至2025年10月底,城中村项目已完成改造17565户,占总改造户数的80.2%。
眼下,江苏各地聚焦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城中村,大力推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遗留的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落后、城市治理难等城市“伤疤”。多地创新推出房票安置政策,通过具有自主选择权的产权调换补偿安置方式,缩短安置周期、节省过渡费用,满足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努力让群众早签约、早选房、早入住,同时助力化解存量住房库存,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
保障加码,安居暖民心城市有温度
江苏的住房保障形式多样,持续扩大各类保障房实物房源供给的同时,各地还不断升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通过加大“租购并举”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租赁补贴保障、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公租房“一件事”改革等务实举措,书写安居乐居新篇章。
王水华和丈夫程玉先已定居常州10年,两年前,做货运工作的程玉先从网上得知常州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买房时能享受优惠贷款。夫妻俩商量后开户缴存了住房公积金。“能在常州安家,我们赶上了好政策。买房时用公积金贷款60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水华说。
“灵活就业人员工作可以灵活,但住房要稳定。对于青年人,我们的目标是让公积金陪伴他们全职业周期。对于新市民,我们希望让其享受老市民的住房红利。这就需要对住房公积金政策扩容提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帮助广大新市民点亮“安居梦”,各地不断涌现创新举措。
南京今年拓展公积金异地贷款范围至江苏全省:苏皖17个城市的公积金缴存人,在南京市购房均可向南京公积金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截至2025年10月末,仅南京市就发放公积金异地贷款1006笔、7.52亿元,带动房屋销售22.16亿元。苏州今年创新支持农民参加缴存试点,与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积金惠农”普惠信贷,解决农户个体经营和房屋翻建的资金难题。徐州打出灵活就业人员缴存“1+N”、青年人才贷款优惠、实施购房提取代际互相政策等,去年以来已为近两万名灵活就业青年开户缴存公积金、办理青年公积金贷款15616笔88.15亿元。
公租房保障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建立健全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把城镇低收入(含低保)、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全省各地通过集中新建、配建、改建等多种途径,增加房源供给,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为方便住房困难群众申请公租房,江苏还完成高效办成申请公租房“一件事”改革,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实现申请材料、审核时间各压减50%以上,持续便民利民。
从有无房住,到住得安不安全,再到住得舒不舒适,江苏步履不停为托起群众“安居梦”努力。下一步,江苏将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住房保障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保障方式更加多样,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保障性住房品质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加优化,满足城市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让更多人在城市中找到归属、“住有宜居”。(白雪)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