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人民日报关注|东南大学教授黄永明:6G将成为智慧社会的“神经中枢”

2025年11月20日06: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搭建智慧社会的“神经中枢”

黄永明《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0日第13版)

与5G相比,6G不仅仅是传输速度的简单提升,更是集通信与无线感知、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移动信息网络”。相较于5G侧重的“万物互联”,6G更强调跨领域融合这些技术实现“万物智联”。

在通信速率、时延和可靠性方面,6G将较5G提升10倍到100倍,形成覆盖空、天、地、海全域的连接能力,全面支撑未来智慧社会的发展,是支撑社会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神经中枢”。

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13版版面

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13版版面

6G的特征体现为“一极致三融合”,即以“无所不在的网络化极致连接”为基础,发展“通感算智控(DOICT)跨界融合、卫星与地面通信融合、数字与物理世界融合”3个新方向。

在工业领域,6G不仅能够实现工业设备、传感器等海量终端的实时数据传输,还能够支持极高精度的工业控制和灵活生产;在车联网领域,6G将扮演智慧交通大脑角色,支持实现实时可靠的车路协同,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效率;在低空经济领域,6G将支撑实现高密度低空飞行器的连续可靠通信、高精度感知以及多场景高效作业……

我国在6G研发领域已构建先发优势,并加速向场景验证与标准化工作迈进。2025年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紫金山科技城建设了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手机直连卫星”技术逐渐走向大众化商业服务。

今年是6G标准化元年,预计2030年前后在我国实现商用。我们将加速推进6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务实姿态推进技术验证与生态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数字动能。

(作者为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教授,本报记者姚雪青整理)

(责编:张鑫、龚世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