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人民日报关注|无锡:纺织用“巧手” 火箭有“慧心”

2025年11月18日06:3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纺织用“巧手” 火箭有“慧心”(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本报记者 邓建胜 姚雪青《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8日第3版)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伸出“脚”刹停锭子,探出“手”吸出断头,再将断头穿过钢丝圈、导纱钩、前皮辊,放进纺织通道,纺纱机重新运转起来。

“断头找得准、接得好,徒弟超过了师傅。”在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金牌接线工”王璠最近有了一群特殊的“徒弟”——几台通体雪白、带着机械臂的智能巡检接线机器人。

“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数智化转型,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无锡一棉董事长蔡赟说,全球纺织业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公司研发生产高支纱,但要纺出附加值更高的300支纱,相当于要把1克棉花拉成500米长的纱线。纺纱中一旦纱线断裂,人工很难发现并迅速接好,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3版版面

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3版版面

为解决难题,无锡一棉与东华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制出的智能巡检接线机器人于今年初正式“上岗”,可自动接收传感器发出的断线报警信号,并自主巡游、完成接线。

记者在细纱车间自动值车区看到,过去需要12名工人3班倒运作的70多台细纱机,如今一名老师傅带着4个“徒弟”即可轻松管理,劳动强度降低30%、生产成本下降11%、生产效率提升15%。“数智化转型后,生产出的高支纱产品可满足国内外各大品牌需求,还助力我们开发自主品牌。”蔡赟说,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无锡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规模超2000亿元。

数智化赋能更是新兴产业的显著特点。走进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深蓝航天火箭总装基地,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上百个零部件,正被组装成1.8米高的圆锥形火箭发动机。据现场工人介绍,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其主要组件由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一体化制造成型,成本低、效率高,异型结构更紧凑,交付时间也从半年大幅压减到10天。

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出的产品更“聪明”。“我们自研的火箭不仅能上天,还能回收,奥秘就藏在这些发动机里。”深蓝航天总经理助理张成聪介绍,发动机通过算法控制,具备可多次启动、可调节推力两大优势,已完成十米级、百米级、公里级等回收试验。

“明年初,火箭将首次尝试入轨回收。”张成聪说,如能成功,火箭发射成本可降低70%以上。未来,深蓝航天无锡基地可年产10发液体运载火箭和100台火箭发动机,单箭运载能力达20吨——不仅企业可凭“太空拉货”每年营收超30亿元,也将为卫星互联网、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领域提供运力基础。

(责编:张鑫、龚世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