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南京雨花台区:应急管理从"多头查"到"一体管"

王纯
2025年10月31日15:0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防火门、水压表......每项检查都马虎不得。”10月31日早晨8点,南京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以下简称:一体化工作站)队员张强戴好执法记录仪,向队友提醒几句后,便穿梭于辖区内部分商铺和小区,进行日常巡查。

雨花街道面积12.16平方公里,下辖16个社区、近10万人口,“九小场所”星罗棋布,又紧邻南京南高铁站,南北往来人员繁杂,安全防线面临多重考验。随着街道一体化工作站的启用,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为破解基层应急与消防监管力量分散、效能不足等问题,2023年8月,雨花台区全面启动一体化工作站建设,历经两年整合,该区应急管理实现了从“多头查”到“一体管”的转变。

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南京市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南京市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智慧赋能,共建立体防线

“烟感报警!速派队员核查!”前不久,雨花街道普德村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家中烟感报警器触发警报。街道一体化工作站智慧消防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出动,同时协调了物业与消防快速处置队同步赶赴现场,成功处置了这起险情。

两年前,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启动一体化工作站改革,通过整合辖区内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等机构人员力量,实现应急、消防一体抓、一站管。

像雨花街道这样的一体化工作站物联网终端仅在雨花台区就有59.8万个。它们如同战场上的“侦察兵”,织就了覆盖小区、厂房、商铺的“感知网络”,实现了秒级预警,为应急安全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体化工作站相当于老百姓家门口的‘应急派出所’,旨在全力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侦察兵”坚守一线,一旦发现“敌情”,可通过云端即刻“吹哨”,基层“哨点”闻令而动、迅速响应,最快时间奔赴现场化解危机。“通过从线上预警到线下处置的无缝衔接,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立体防线。”

以雨花街道为例,在街道一体化工作站的统筹下,清理了群租隐患、管控了工地安全;划设了近百个小区消防通道,保障了264栋高层水压稳定;规范了908家“九小场所”和26家园区安全设施。

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称,目前全区8个一体化工作站已实现网格化管理,分设64个应急网格、42个专属网格,配备了6个智慧消防服务中心24小时监测,在岗人员171人。“所有人员均配备电动自行车、执法记录仪等装备。”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巡查走访12.1万余家次,发现隐患11.5万条,1740条挂牌隐患全部“见底清零”,推动基层安全治理从“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

雨花街道智慧消防中心。南京市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雨花街道智慧消防中心。南京市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多管齐下,实现高效联动

对雨花台区来说,高层建筑、“九小场所”及保障房小区分布密集,做好应急与消防工作并非易事。

为此,该区针对197个高层住宅小区的近万扇地下室防火门,实行“一门一码”管理。“‘一门一码’能精准追溯到每一扇防火门巡查情况,确保其始终发挥着防火分隔作用。”雨花街道一体化工作站站长陈文彬说。

为了早日破解“九小场所”等监管难题,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每日派出多个监督小组开展“飞行检查”,每月还通过“回头看”等举措防止隐患回潮。他们还依托“181”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等协同机制,实现辖区小场所监管全覆盖。

“过去,街道安全检查经常是‘消防查消防、安监查安监’。如今,一次检查就可以把问题说透,既省心又安心。”辖区内一位超市经理对目前的检查形式颇为赞同。

针对辖区内房龄超过15年的老旧小区,雨花台区应急管理局还联合住建等部门开展了消防“三要素”整治,安装电动自行车阻停装置千余个,完成近百户困难家庭电力隐患整改。不少居民反馈称,现在小区设施新了、巡查勤了,住得也踏实多了。

去年,雨花台区创新推行安全生产“双挂钩”制度。今年年初,区应急管理局再次细化责任,牵头印发《安全生产重点问题隐患清单》,将昔日“无人认领的烫手山芋”落实到人。同时,区应急管理局还推动“支部建在站上”,联合一体化工作站开展结对帮带,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区8个一体化工作站加入“雨安卫士”党建联盟,以红色纽带汇聚起各方力量。

随着线上预警与线下处置的无缝衔接,以及“一门一码”等高效管理模式的推行,雨花台区逐步打破了传统“单点防控”的局限,实现了基层安全治理的“全域联防”升级,进一步筑牢了城市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