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织密气象监测网 江苏太仓港“知天而作”

人民网苏州10月17日电(王纯) 16日,“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走进苏州,采访团实地探访太仓港、太仓海事局、太仓无人机试飞基地等点位,了解无人机、移动雷达等“黑科技”构筑的气象服务体系如何赋能港口作业。
长江口太仓港码头,桥吊精准起落、集装箱有序流转,“鑫舟66”货轮平稳靠泊卸货。作为拥有38.8公里黄金岸线、近百个码头泊位的区域货运“黄金节点”,太仓港每日巨轮穿梭、吊臂忙碌,天气因素直接牵动运营效率与作业安全。
“气象对港口作业的影响立竿见影,一旦风力超出安全阈值,桥吊作业、船舶靠泊都得暂停。”苏州现代货箱码头营运操作部经理王西军介绍,此前一艘计划进港的外贸货轮,就因突发强对流天气至今仍在港外等候。
海事安全监测预警平台。人民网 王纯摄
如今,这种制约正被精准气象服务有效破解。采访团从现场了解到,太仓港已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将精细化气象数据与船舶抗风能力、货物防护特性等信息深度融合,精准制定船舶进港与作业调度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极端天气的影响,让港口运营更具“预见性”。
精准服务的背后,是“黑科技”构筑的立体监测网络。在太仓海事局浮桥海巡执法大队指挥室,长江航运东大门海事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大屏格外醒目,船舶动态、水位变化、风力数据等信息动态更新,为执法人员及港口调度提供了精准的监测支撑。
工作人员展示气象移动应急车、单兵手持观测仪、气象无人机探测设备。人民网 王纯摄
在太仓无人机试飞基地,苏州市气象装备中心工程师杨福兴展示的气象观测无人机,正填补传统观测的地形空白。“无人机能提供秒级观测数据,精准捕捉现场实时气象信息,为气象分析和预测提供关键支撑。”
现场停靠的气象应急移动车堪称“移动监测站”,搭载的小型X波段测雨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激光测云雷达、全固态自动站等设备,可实时采集气象与环境数据并快速传输。据了解,这些设备与无人机、地面监测站形成联动,在气象防灾减灾和重大作业保障中发挥“尖兵”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