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江苏海安“科技红娘”架起产创融合桥

2025年07月30日12:3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近日,南通市高端装备产业科技镇长团(海安团)团员杨万扣的一次精准对接,帮助当地两家科技型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据了解,自2012年首批科技镇长团进驻以来,海安市135名团员以“科技红娘”的角色定位,架起高校院所与产业发展的“黄金通道”,累计推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3个,促成产学研项目130余项,引进科创人才项目86个。

南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项目签约现场。海安市委组织部供图

南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项目签约现场。海安市委组织部供图

赋能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过去按地域分片,现在围着产业转!”海安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团长施金华手持最新产业链图介绍。近年来,海安打破地域限制,按产业领域组建6支专项服务团队,团员们带着“技术需求清单”奔赴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所高校,成功促成22个关键技术项目落地,预计年新增产值8000万元。

在海安开发区科创园,由刘超等团员牵线筹建的“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正加速成长。这里已从“挂牌机构”蜕变为集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于一体的“创新苗圃”,吸引5个创业团队带着技术成果拎包入住。“从场地协调到资金对接,从技术攻关到市场开拓,每一环都是历任团员‘接力棒’的精准传递。”园区负责人说。

从技术难题到产业突破,往往只差一个桥梁。团员李波波的办公桌上,码放着12家企业的技术需求档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她,在江苏博联硕焊接技术有限公司了解到技术瓶颈后牵头组建专家团队,目前已完成技术方案论证,有望帮助企业年增营收超800万元。

这种“靶向”服务在海安遍地开花。团员余敏化身产业桥梁,助力南通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深化交流,促成南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顺利签约。团员顾绘推动建立“乡村振兴社区学院”和“大学生助农实践基地”,在他的指导下,海安市成立农产品联盟,打响了“苏华海安大米”品牌,大米价格从每斤2元涨到每斤4元,每亩效益翻番。

海安高校院所行——走进江苏大学活动现场。海安市科技局供图

海安高校院所行——走进江苏大学活动现场。海安市科技局供图

薪火相传,筑牢人才与创新根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科技镇长团的接力传承更体现在人才梯队的持续建设与创新生态的不断厚植上。

今年年初,一场特别的聘任仪式在海安举行。30位历任科技镇长团团长及团员接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导员”聘书,老团员代表马自勇说:“我们人虽离任,但发展的接力棒不能断,要促成更多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落地。”

“高校‘海安日’、海安高校院所行……每年20多场活动就是我们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带着企业‘按图索骥’对接重点院校专家。”施金华道出了“离任不撤离”的关键。

在历任科技镇长团的接续推动下,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十年间孵化项目22个;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的磁性材料创新中心,获批“江苏省院士专家(磁性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如今,“科技红娘” 们仍在产业链上接续奋进,让创新接力棒持续传递,人才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徐力)

(责编:龚世俊、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