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江苏”:攻坚跨越勇向前

随着“苏超”火热开赛,南京、苏州等地陆续开行球迷高铁专列,推出的“高铁专列+球票+接驳+应援礼包”一站式服务,收获不少网友点赞。
这份说走就走的从容,藏在江苏铁路的密网之中。截至目前,江苏全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4731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594公里,从“十二五”末全国第14位跃升至全国前列,面积密度更是高居各省区之首,“轨道上的江苏”正以呼啸之势驶来。
“1905年沪宁铁路动工建设,这是江苏第一条铁路。”江苏省铁路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常务理事钱永祥感慨道,两根钢轨就像一把丈量时间的标尺,既量出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更串起了一代代铁路人滚烫的梦想。
江苏铁路的每一步跨越,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攻坚故事。“主塔放样、检测,关键点在于精准考量温度变化的影响。”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测量组组长秦环兵从事桥梁工程测量工作35年。在他眼中,一座桥梁从无到有,背后是上百万次的测量任务和数不清的复杂计算,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五峰山长江大桥的主缆测量,曾因江上风急、温度多变,让团队一度陷入困境。江苏铁路人带着团队“死磕”难题,研发出一套缆索垂度监测装置,将上下游主缆垂度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我们采用多测站、多测回同步三角高程测量法,把大气折光系数算得明明白白,将误差一一纠正,最终让项目主缆线形精准达标。”秦环兵说。
以老经验为基,让新技术绽放。江苏铁路智能运营数字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算法,精准预测客流,再灵活调配车站到发线存车,破解了武进站、江阴站等站点早高峰通勤列车密集发车的调度难题。“这个平台是在总结老一辈铁路人数十年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发的,他们对机械原理、线路养护、信号系统等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是我们搞技术创新的核心与根基。”江苏省铁路集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李林森说。
为推动沪宁沿江高铁尽快融入全国铁路网,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运营团队跑遍全国铁路枢纽,反复协调对接线路参数与调度方案。如今,沿江高铁的图定列车从刚开通时的38对增至50对,沿线越来越多城市开通了直达列车。“看着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高铁,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团队成员李娜笑着说。
候车室实时查询列车信息、刷手机秒过闸机、换乘时顺畅便捷……每一处细节都是优质工程最生动的注脚。江苏省铁路集团投资发展部副经理李庆晗说:“变的是越织越密的铁路网,是迭代升级的智能技术,不变的是铁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初心和传承。”
从百年前的沪宁铁路到如今的沿江高铁,从昔日的肩挑背扛到如今的智能平台,江苏铁路的故事里始终镌刻着一代代铁路人的坚守与奔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