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儿科医生:守护生命初芽的“白衣天使”

在江苏,有这样一群守护生命初芽的人—儿科医生,他们有的跨越山海,将大爱之光在异国他乡点亮;有的以心换心,打造有温度的诊室;也有的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服务东西部儿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白衣天使”。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小丑天使”陪伴小朋友共度儿童节。江苏省卫健委供图
以心换心,打造有温度的诊室
6月1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小丑天使”穿梭病房,用滑稽表演驱散患儿恐惧。“我们希望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生病,世界依然五彩缤纷。”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陆超说。
一个仅出生一个月的早产儿因先天性心律失常,最高心率达到每分钟301次,心力衰竭。当常规治疗手段束手无策时,他及时组织调派心脏电生理专家团队联合新生儿ICU,成功施行射频消融术;三个月大的婴儿患上视网膜母细胞瘤,在他主导的多学科协作下完成全省首例超选择性眼动脉化疗......多年来,在陆超的带领下,一支技术过硬的新生儿救治团队逐渐成型。
据陆超介绍,目前,该科室不仅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智能化后勤保障系统,更率先在省内独立开展新生儿ECMO(体外膜肺氧合)和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高精尖技术应用。“团队每年成功救治危重症新生儿逾2000例,救治最小胎龄仅23周,最小体重仅500克。”
治疗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灵的照护。陆超还创新推出“家庭式特需病房”,鼓励父母参与护理,开展“袋鼠妈妈”护理、母乳喂养指导,让冰冷的病房充满家的温暖。“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作为医生,当患儿来到医院,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救治孩子,给家庭带去生的希望。”
王宇清在基层义诊现场。江苏省卫健委供图
投身公益,服务东西部儿童
作为一名医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第三党总支书记、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宇清深知不断提高医术是首要任务。他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与检验科密切配合,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多病原学联合检测和监测工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提供宝贵的第一手病原学资料,对提高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卫健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人民医院支援期间,他结合实际,开展了呼吸道多病原学检测、皮肤过敏原点刺等新技术,围绕儿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危重患者的救治等内容,给当地儿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和教学查房。
“支援期间某日凌晨,旬邑县医院儿科收住了一位病情危急的贫困户家庭患儿。”王宇清得知后立即赶到科室,和大家一起全力进行抢救,3小时后患儿病情趋于稳定。
在他的指导下,临床路径管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均在旬邑县得到了较好地实施和推广,他被评为“旬邑县医院对口支援杰出贡献专家”。此外,王宇清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深入基层,为儿童送医送药,为基层医生进行业务培训。
冯伟伟的诊室桌上放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爱心卡片和折叠模型。江苏省卫健委供图
跨越山海,书写人间大爱
“六一”当天,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冯伟伟的诊室里又出现了几张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爱心卡片。别小看这些带着略显稚嫩的卡片,其背后都是一个个救治生命的动人故事。
2019年,冯伟伟加入中国(江苏)援圭亚那医疗队。作为全队唯一的儿科医生,他在异国克服了医疗设备匮乏、就诊条件艰苦等困难,创造性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技术、婴儿颈静脉置管术、早产儿全肠外营养支持等,不仅填补了当地医院的空白,也救治了许多危重孩子生命。
在当地,冯伟伟曾接诊过一个29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仅1000克,重要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就出现了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极度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尽管如此,冯伟伟却没有放弃救治,他紧急联系各方,在圭亚那卫生部的协调下借到救命药物,为患儿实施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手术。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照料,早产儿康复出院。
“这次成功不仅让当地卫生部门同意长期储备相关药物,还推动了对当地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冯伟伟骄傲地说道。(吕萌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