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业态新职业群体不断壮大 用双手温暖烟火日常

原题:新业态新职业群体不断壮大,他们的“五一”假期在忙啥 ——
用专业与热情,温暖烟火日常
“‘五一’假期,劳动最光荣!”记者走近一批从事新职业的青年们,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这样一句话。眼下,新业态新职业大批涌现,露营地管家、陪拍摄影师、整理收纳师、长期照护师等职业群体不断壮大。他们用专业、创意和热情点亮每一个需求,用双手温暖烟火日常。
这个劳动节,让我们听听新职业从业者的故事,并向每一位在追梦路上前行的人致敬!
露营地管家罗珊珊:
售卖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老山脚下,山谷里清风徐来,平整绿地上陆续支起一顶顶白色帐篷。
5月1日一早,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90后、“大马营”营地管家罗珊珊加固帐篷、摆开桌椅、准备餐具,早早忙碌起来。节前一个月,营地陆续接到“五一”假期预约单。
近年来,随着露营经济持续走红,“露营地管家”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去年7月正式成为民宿管家职业下的新工种。
“最火的时候,这块草坪上有几十顶帐篷、天幕,能容纳4000多人。”罗珊珊说。热爱自然、擅长户外活动的她,已经是一名资深露营地管家。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年轻人渴望多元体验户外环境,这对露营地管家提出更高要求。罗珊珊告诉记者,与酒店、民宿相比,露营是集休闲、旅游、娱乐和自然体验于一体的新业态,优秀的管家既要能运营、会算账,还得掌握生火做饭、搭建帐篷等野外生存技能。
罗珊珊团队是最早在老山做营地的一批人,经常带着客人在山里团建、游戏研学、观星看鸟。这两年,营地的时令活动更加丰富多彩:4月采茶,5月插秧,6月采摘栀子花,7月、8月有皮划艇、桨板活动,秋季徒步登山等。
随着露营风盛起,老山周边大大小小的露营地层出不穷,光罗珊珊知道的就有10多家。有人说,露营门槛越来越低,甚至有块草坪就可以露营。但在罗珊珊看来,面对不同客群需求,管家要做定制化产品,“营地+研学”“营地+音乐会”“露营+采摘”等“花样露营”才能吸引更多人走向户外。
露营风“刮”到村民家门口,带动不少人致富。罗珊珊团队里其他4位全职管家都是村民,月收入4000元。在营地采茶活动中,通过讲解茶叶种植和炒茶技艺,每人100多元的体验费用里,茶农能拿到50元酬劳。
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草地,罗珊珊对记者说,“这里就是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陪拍摄影师陈乔:
做一个合得来的朋友
5月1日上午8点,00后陪拍摄影师陈乔准时到达南京市下马坊地铁站,与第一单顾客会合。“趁上午这里人流、车流量少,氛围感好,9点以后乌泱泱全是人。”陈乔一边带路,一边和顾客沟通拍摄细节。
“可以捡一片树叶拿在手上”“身体往右边稍稍转一点”……拍摄过程中,陈乔不时提供动作指导,并适时给予鼓励。照片拍摄完毕后,她立即跑到顾客身边沟通照片效果。临近中午,顾客给她买杯咖啡表示感谢。
“‘五一’假期基本约满了。”陈乔向记者展示她的日程表。假期里,陈乔每天接三四单,每单拍摄时间两三个小时,每小时价格在35—60元不等,陪拍足迹遍布南京多个知名打卡点。
陈乔在社交媒体上小有名气。“本人是E人,性格超好,情绪价值满满,社恐友好”“全画幅相机+拍立得+胶片相机+手机‘四栖选手’,审美在线,有耐心”……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陈乔发布的“笔记”下方收获不少点赞,还有人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询问陈乔是否有空接单。
“陪拍摄影师,工作内容有两点——陪伴、拍摄。”在陈乔看来,与传统拍摄“出外景”不同,陪拍其实更像是一个合得来、会拍照的朋友。“我们提供的服务不仅是拍摄,还要规划拍摄路线、寻找并推荐顾客需要的机位、介绍景点和美食等,陪伴的成分更多。”
越到节假日,陈乔日程表越满。“最忙的一天,我接过4单,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7点多。”陈乔说,结束一天的拍摄后很劳累,硬撑着完成当天的修图和成片发送。不过看到顾客好评、鼓励,又感觉很有成就感。
“这行业还很新,不少同行是在校学生,或是摄影爱好者。”陈乔说,个人全职做陪拍摄影师,要负责宣传推广、设备维护、客户运维等,并不轻松。
长期照护师赵艳:
撑起失能者的“生命晴空”
“大姐,我来了。”5月1日一早,电瓶车还没停稳,长期照护师赵艳爽朗的笑声已经传进牛牛家里。
脱头盔、穿马甲,赵艳轻轻拨开额前的碎发,仔细洗了手,走到床边。一手扶头,一手托腰,她熟练地把牛牛抱起来,帮牛牛换衣服。赵艳对着牛牛耳边说,“起床啦,该刷牙吃早饭了。”
至去年底,南京“长护险”惠及5.8万人。仅江宁区,就有1200多名像赵艳这样的专业护理员,为失能人员遮风挡雨。去年,南京“长护险”提高基金支付标准,照护机构上门提供的照护服务项目由原来的18项增至22项。
今年是赵艳为牛牛一家上门服务的第4年。因患先天性小儿脑瘫,牛牛从小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4年前,12岁的牛牛作为南京“长护险”第一批受益者,被系统分派给南京福寿康江宁护理站。就在那时,护理员赵艳来到牛牛家。隔天,赵艳就来提供2小时上门服务,一个月30小时,4年里几乎没有间断。在牛牛一家看来,赵艳已是“家人”。
“自从赵艳来了,我们终于能喘口气了。”孩子被接手后,牛牛奶奶终于有时间梳头洗脸。她一边收拾,一边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此时,赵艳已经给牛牛喂了饭。因为牛牛食管狭窄,喂一碗粥,赵艳要花半小时。“赵艳有耐心,交到她手里很放心。”牛牛奶奶满怀感激。
“很多失能人员没法表达,得通过微表情揣摩他们的心思。”赵艳说,牛牛想吃饭时,会轻轻吧唧嘴;偏瘫的李大爷吃饱后,会用食指轻轻敲床。
现在,赵艳每周为8位失能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其中一半是老年人。每家的需求,赵艳都会单独记录在小本子上。
总有人问她,“人还年轻,为什么要干这个。”她说,不少人觉得苦,收入也不高,但她觉得每天能帮助人很开心。入行以来,赵艳自学考下了高级养老护理师证书,听说前两天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颁发,她也准备试试。
整理收纳师罗菊凤:
与空间和人好好对话
4月30日下午1点50分,苏州悦空间生活服务工作室的整理收纳师徐春娇和朴春实提前到达苏州市吴中区客户刘女士家门口,她们戴好口罩、全身消杀、穿好鞋套,准备开始整理收纳。
“五一”前后,气温攀升,许多家庭的整理收纳需求随之增加。线上订单咨询、提前对接客户需求、橱柜收纳改造……假期前后,悦空间生活服务工作室负责人罗菊凤的工作被排得满满当当。
一个星期前,罗菊凤从线上了解到刘女士整理收纳的需求:将秋冬衣服收起来,把春夏衣服陈列出来,还需要淘汰一些利用率不高的衣物。由于前期沟通充分,加上有足够经验,罗菊凤预估,“刘女士家的整理收纳大致需要两位整理收纳师,约4小时。”于是,她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徐春娇、朴春实上门服务。
下午2点,徐春娇、朴春实首先在衣帽间地上铺上整理布,把衣橱所有衣服放在整理布上,并按人物、季节、类型分区摆放。分好类后,朴春实请刘女士过来筛选,充分了解自己的衣橱构成。与此同时,徐春娇同步对柜体进行清洁消毒。
下一步就是重头戏——整理。两名整理收纳师分工合作,将夏天衣物悬挂在衣架上,再将冬天衣物放进百纳箱,小件衣服则采用折叠方式整理。之后便是收纳,“要按照客户使用频率、衣物类型,以及柜体空间分割,将衣物放回衣帽间内部。”徐春娇说。
忙碌4小时后,收纳师又做起“物品地图”,将刘女士的衣橱分类标记,方便客户找到自己的衣物。然后,罗菊凤一一检查是否合理,再附上温馨提示及后期维护建议。至此,一个完整的整理收纳过程才算结束。
从业6年多,罗菊凤已拿下全国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整理收纳师项目二等奖。“很多人不是不会,而是在不合理的空间做无用的整理收纳。说到底,整理收纳要解决人、物品、空间三者的关系,做好空间结构的设计改造。”罗菊凤说。(耿联 倪方方 方思伟 陈珺璐 徐睿翔)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