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大道丨“养老”变“享老”
江苏南通,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1982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7年。如何让老人们安享幸福晚年,是新时代必须回答的课题。
一大早,南通福民护理院的老人们就迎来了本周的趣味活动。作为南通机构养老的新生力量,福民护理院2023年开始接收老人,如今,这里已经入住了200多人。
别看老人们如今在这里生活幸福,但对于一家普惠性护理院而言,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回想护理院开设之初,也曾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
为了帮助护理院正常运转,工行南通支行在去年3月介入扶持,通过养老金融助力优质养老机构健康成长。
临近中午,位于崇川区公园三村的一家社区食堂逐渐热闹起来。在社区的支持下,这家社区食堂去年10月正式营业,面向辖区63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主打一个性价比,平均一位老人花费10元左右就能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社区食堂作为其中的载体,由社区减免房租予以补贴,为老年人就餐提供让利优惠,而工行也参与其中,为其免费上线收银系统。
下午3点,护理员翟锦贤开始当天的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她的服务对象是72岁的施炳新老人。2019年,施老突发中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家人照料后,施老选择借助长护险进行居家养老。
2015年9月,南通在全国率先建立独立的基本照护保险制度。洗澡、按摩、理发、修面......护理员每周登门两次,照顾得细致入微。翟锦贤所在的护理团队隶属海门申丞护理院,作为海门区首家五级养老机构,它是南通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探索“链式养老”的产物。
“链式养老”看上去容易,背后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了助力南通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去年8月,工行海门支行为这家五级养老机构注入金融活水。
夜幕降临,80岁的孙君伟老人愉快地弹起电子琴,在琴声的背景音乐中,张正平、崔秀英两位老人开启了当晚的夜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