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南京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达5.83万人,就业率超六成

2024年11月20日17:03 |
小字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传递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力量,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与文明程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南京市连续多年将推动残疾人就业列入市民生实事项目、市重点工作任务,多措并举破解残疾人从业“不胜任”、择业“路径窄”、企业“不愿招”、就业“不长久”等难题,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南京市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5.83万人,已实现就业3.68万人、就业率达63%,残疾人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看不清听不见也能设计”破解从业“不胜任”难题

残疾人就业时往往因身体条件受限面临诸多不便。为保障残疾人适岗就业,南京市残联紧贴残疾人需求,对残疾人进行定制化就业指导帮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的郭华旻是一位先天性听障者、视力也较弱,多重残疾曾让他求职道路屡屡受挫。困顿之际,小郭找到残联寻求帮助,被安排进市残联免费组织的培训班接受知名专家的集训辅导,最终在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顺利成为一名3D设计工程师。“幸亏有残联这个‘娘家人’,虽然看不清、听不见,但我也能做设计!”小郭高兴地表示。

郭华旻的成功就业离不开完善的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的帮助。南京市残联把培训作为推动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每年通过意愿调查精心筛选、科学定制培训项目,大力打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就业岗位开发和培训的专业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国家级平台基地15家、市级创业就业平台2家、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13家;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农村种养殖、生活服务、非遗手工类等培训班共计116期,累计培训残疾人1909名。科学有效的意愿调查、功能完善的平台基地、适配聚焦的培训项目,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强大的技能支撑。

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技能培训

“打开更多机会之窗”破解择业“路径窄”难题

提及残疾人就业,固有印象常常是推拿保健、保安保洁、手工制作等低门槛、低收入、重体力的传统岗位,职业选择空间较小。为化解这一难题,南京市残联积极打破行业、岗位对残疾人的限制,千方百计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今年26岁的王慧玲由于先天视障,一度只能在安徽老家做一些网络配音兼职。辗转来宁后,南京市免费为残疾人打造的创业平台——“南京市残疾人创客空间”推荐她到“彩虹之光”创业项目进行培训和就业,小王随项目团队开展了直播、声播、话剧等工作,还运营起个人视频号,新事业让她的生活重焕光彩。

小王的顺利择业得益于南京市多渠道开发适残就业岗位。市残联坚持因企制宜、因需设岗,常态化开展国有企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今年吸引近50家国企提供100多个岗位;“助残日”期间发布“百企千岗”招聘计划,提供各领域岗位1000余个,满足肢体、听力、言语等各类残疾人就业需求。迄今,已面向残疾人开发多领域岗位2000余个,成功吸引305万元社会资金用于46个残疾人创业项目,全省首家“星巴克”手语咖啡店等残疾人创业就业项目顺利运营。通过访企拓岗、按需设岗、助残适岗,残疾群体拥有更多机会绽放精彩人生。

全省首家“星巴克”手语咖啡店

全省首家“星巴克”手语咖啡店

“结对子想法子”破解企业“不愿招”难题

企业在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责任时,对残疾员工是否人岗相适、有无管理风险存在一定顾虑。对此,南京市残联主动“走上门”,化解企业“心头忧”。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主动吸纳残疾人就业约20人,然而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员工却成了公司面临的难题。六合区残联知晓后,迅速与企业结成帮扶“对子”,为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为残疾员工安排“一对一”指导老师,提供税收优惠、安置残疾人“奖补”等政策扶持。在政企努力下,有的残疾员工成了“技术能手”“班组组长”。企业对残疾人的聘用之忧在南京市各级残联的主动服务中逐渐消弭。市、区残联坚持上门服务,主动赴企讲解助残政策、指导奖补申报,帮助企业根据工作特点和用工需求合理安排适残岗位,比如,根据部分企业车间噪音较大特征,设置适合听障人士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市共有167家企业享受安置残疾人就业奖补超300万元,南京民光油管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接纳残疾人就业86人。在“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引导、“心贴心”帮扶中,企业逐渐卸下思想包袱,激发起参与助残事业的积极性。

小朋友参观“一亩花田”

小朋友参观“一亩花田”

“一方花田多方扶持”破解就业“不长久”难题

如何让残疾人就业岗位稳定持久,一直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重中之重。面对这道“必答题”,南京市残联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残疾人就业稳定性。“一亩花田”助残项目由雨花台区残联与古雄街道柿子树社区共同开发,项目实施初期曾因花卉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遇到经营困境。对此,市、区残联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残疾人进行技术指导,推动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产品,助力社区建设蔬菜采摘园,打造多功能农业体验区,吸引更多社会关注和参与。在多方努力下,“一亩花田”项目顺利度过初创期,实现长期稳定运营。

“一亩花田”的经久盛开源自各方辛勤浇灌。近年来,南京市残联充分撬动各类助残资源,联合市人社局、国资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打造国家级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3家,梳理并扶持全市涉残农村家庭农场;充分利用全国首个助残爱心地铁站、市残联《关爱》专栏电视媒体等载体,积极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一人一档”就业服务档案,持续做好残疾人就业跟踪服务。残联聚力、多方出力、齐心协力,稳稳托起残疾人的“幸福就业路”。

来源:江苏残联

(责编:龚世俊、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