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江苏:信用“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

2024年10月23日07:15 |
小字号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57.05点,企业信用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展现出经济发展的韧性。放眼江苏,一边是企业积极创新手段加速信用建设,一边是政府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效。以“诚信”为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数字赋能,诚信也是生产力

作为一家致力于大数据建设的软件企业,江苏亿友慧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政企数字化转型。目前,企业市场已拓展至4省1市、150多个县区。在企业经营版图的扩张中,其自研的全过程履约监督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与客户合作的全过程中,我们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运用大数据来精准服务每一位客户,确保客户满意,维护公司信誉并促进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董事长沈利东进一步解释说,事前监管上,每一步流程都由项目的专职负责人将沟通要点、会议纪要按时按点记录在全过程履约监管平台。事中监管则突出项目的质量监控,持续沟通,灵活调整,在监管平台中登记阶段性的质量检查和评估,并由平台生成分析报告。事后监管上,每两周监管小组会通过全过程履约监管平台出具系统的运行成功报告,开会讨论软件是否符合客户期望,解决系统在运行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不断改善。“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使企业在客户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增强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感,形成了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借力数字化,我省众多企业信用建设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生产力。1990年成立的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行业半导体知名企业,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绿色照明、IT、家用电器以及大型电源装置等领域,2023年合并营收超40亿元。“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信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滕有西说,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成立了信用管理监督小组,全面制定了包括《公司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信用管理制度,还积极打造了数字化信用管理系统。企业自主研发搭建的固锝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功能模块综合信息管理,联网进行数据智能采集,实现了设计、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全流程监控与管理。企业先后获得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今年是我们的‘诚信·品质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信用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实践,持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升公司防范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

减负创新,让诚信企业轻装快跑

华迅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大量应用于国内电信运营商以及市政建设项目中。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体系,涵盖客户授信评估管理、信用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公司信贷部副经理唐小军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信贷部成立至今,公司无一坏账记录,受信用管控客户发生诉讼案件0起,每月回款目标达成率100%。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公司经常有开具无违法证明的需求。”唐小军说,以前,开具无违法证明常面临申请部门多、办理流程长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如今,得益于苏州创新的“一纸证明”,企业轻装上阵,发展更有信心。

企业的需求就是信用建设工作创新的方向。作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城市,苏州始终把信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为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具无违法证明过程中的数量多、耗时长、多头跑等问题,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今年3月1日起,《苏州市专用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证明实施方案(试行)》施行,在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20个领域,开展以专用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证明工作。创新融入了社保公积金欠缴等信用信息,结合“一码通”技术,苏州特色信用报告应用模式应运而生。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3月实施以来,全市已出具专用信用报告4131份。“按计划,我们将根据报告使用情况和企业需求,再增加财政、民政等16个领域,并持续推进与各类政务服务、商业化应用系统的对接,不断提升报告获取和使用便利度。”

深化信用服务,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去年6月,我省印发了《开展信用服务优化提升新行动的意见》,以高质量信用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信用承诺制,以承诺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促进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融资信用服务也在不断深化。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部门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指导建设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融资规模走在全国前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累计发放贷款3.96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1.34万亿元,占比33.8%。

助企增信,擦亮企业金字招牌

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信用修复则给了企业重塑信用的机会。据悉,2023年底,江苏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包括失信被执行人企业)数量和占注册企业的比例,已从2022年初的全国第2位和第7位,下降至第19位与第31位。今年,我省又推出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提出要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信用主体,在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具备相应修复条件后,通过整合部门资源、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同步修复结果等措施,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解决信用修复“重复申请”“修复结果不同步”问题,切实提升信用主体对于信用修复事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助企增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以来,我省各地采取多项举措,切实推动信用修复率逐年上升。常州市持续优化修复流程,强化失信“预警”等柔性监管措施,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173件。南通实施信用修复“暖企”行动,建立“信用修复一次达”工作机制,以“工作人员的多服务,换取企业的少跑腿”,实现“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修复。苏州开展“助企增信”专项行动,在压降失信主体数量的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和《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宣贯,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今年已组织开展10场信用修复培训,共计辅导企业815家。

据悉,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省法院、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持续全面优化提升我省信用修复服务水平。完善信用修复部门协同机制,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同步修复相关信息,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同时,积极与省数据局等部门开展对接,对行政处罚、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信用修复工作加强指导和业务流程总体规划,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省法院也将继续加强对失信惩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坚持严格依法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并重、鼓励诚信与惩戒失信并重,在建立健全信用治理府院联动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信用修复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洪姝翌)

来源:江苏经济报

(责编:黄竹岩、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