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双燃料发动机,让远洋货轮澎湃“国产心”

周梦娇
2024年07月02日11:03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中船镇柴自主生产的320毫米双燃料发动机。人民网 周梦娇摄

中船镇柴自主研发的320毫米双燃料发动机。人民网 周梦娇摄

“缸径320毫米,单缸功率500千瓦,即将于年底交付!”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镇柴”)发动机组装试验车间里,3台同型发动机并列摆放,中船动力集团高级专家、镇江企业首席专家靖海国说,这是国内缸径最大、功率最大的一款双燃料发动机。

过去,万吨级以上船舶装载的双燃料发动机都要依赖进口。现如今,中船镇柴的320系列发动机为远洋货轮装上了绿色低碳的“国产心”,其中速发动机国内市占率第一。

“这款发动机上,天然气替代率达到99%,柴油只占1%,用于点火引燃。相比之前,二氧化碳减排20%,氮氧化物减排70%。”靖海国介绍,用1%柴油微喷引燃天然气,技术复杂度高,需克服燃烧稳定性控制等难关。

让中船镇柴在市场上大显身手的,除了“看得见”的产品线,还有“看不见”的数字世界。“我们在船用中速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订单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生产工序数据等,都在‘数字化制造执行系统’上实时反馈,从订单到交付全过程可视化。”中船镇柴副总经理沈建华说。

在这里,一座由数字孪生系统打造的“智慧工厂”已然成形。

中船镇柴智能化加工车间。人民网 周梦娇摄

中船镇柴智能化加工车间。人民网 周梦娇摄

在组装车间现场,为中速柴油机制造量身打造的“脉动式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这是一种移动式装配线,待加工产品按顺序排放,依次经过加工节点,进行对应的装配工序。“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在每年360台左右,建设脉动生产线后可实现年产550台发动机。”中船镇柴技术中心生产设计科科长丁乐中介绍,新生产模式提升了效率,也提升了人员专业化作业、材料精准配送、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等能力。

“大型机床‘无人值守’应用,也是车间智能化升级的成果。”丁乐中说,车间通过引入机床数字化联网系统、在线检测系统等,优化了人员机床配置,“现在,一个工人能同时操作多台加工设备,设备利用率从40%提升到70%”。

优化后的人员机床配置。人民网 周梦娇摄

生产车间数智化升级后,一个工人可同时操作多台加工设备。人民网 周梦娇摄

除了生产端,在试车、调试等产品交互环节,中船镇柴也在走向数智化。“客户提交检验或交互申请后,现场检验人员戴上AR眼镜,便可以远程进行检验提交、调试试验,免去了奔波之苦。”中船镇柴组装试验车间副主任尹建军说。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一直是江苏聚力培育、镇江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赋能企业智数化升级,镇江市整合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船舶海工科研成果,形成关键技术清单,加快工程化应用。同时,围绕江苏省唯一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现代造船有限公司,支持产学研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做强高端船舶配套产业。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