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江苏部分高校陆续开设婚恋文化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2024年05月23日07:00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今年5月,教育部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记者走访发现,为解决部分大学生婚恋焦虑,我省一些高校陆续开设婚恋文化课程,受到学生欢迎,有些热门选课甚至要“拼手速”。

“如何用一种颜色描述原生家庭的心理氛围?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你未来组建家庭的信心有影响吗?”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堂《亲情友情爱情》课上,任课教师、南师大心理学院副教授殷飞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的氛围。爸爸妈妈遇到矛盾时是吵架还是和颜悦色地沟通?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的婚恋观。”《亲情友情爱情》这门课是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博雅教育课程之一,每周三上课时,全场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没抢到课的学生前来“蹭课”。

调查显示,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强调自由选择、平等和幸福感,而不是传统的家庭责任和压力。宿迁学院教师吕甜甜发现,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大学生,个体自主性很强,其婚恋观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不是强加给大学生某种理念,或者为学生做决定。在两周左右的课时中,我们希望通过给予学生更多信息,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多个层面,启发他们去思考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与其说是在对学生进行婚恋教育,不如说我们在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女生的比例超过八成,学校专门开设了《女性心理学》选修课,其中就有关于婚姻家庭的内容。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琰说,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要在自我认同、亲密关系、学业上进行艰辛探索,所以叠加的压力非常大,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我们还会通过婚恋主题讲座、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念,提升他们在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青年群体在婚恋方面会遇到诸多误区。张琰举例,有的人择偶标准过于功利,忽视了对方的人品、情感等方面;有的人缺乏爱的能力,恋爱经常始于对恋爱对象的完美幻想,混乱于交往过程中的误解与争吵,终止于自己不被包容、不被满足的受害者心态;一些学生由于创伤性的成长经历,不敢与人建立信任的连接。“我们开设互动式和讨论式课堂,开放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咨询,帮助部分有婚恋焦虑的学生减轻负面成长经历带来的心理阻力。在青年婚育观形成中,家长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就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引导孩子树立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健康恋爱观。”(程晓琳 杨频萍)

(责编:张鑫、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