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扎实推进教育民生项目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22日,记者从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市教育系统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总任务,认真抓好“建学校、招老师、调结构、提质量、抓整治、促均衡”六件大事,深入实施“彭城四好工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和区域教育中心。
建学校 招老师
2024年,我市科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市县两级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围绕生源变化趋势,建立与生源变化相协调的资源供给机制。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普通高中项目10个。
太行路小学计划进行扩建,包括新建教学楼、功能教学楼、综合场馆及食堂等设施。同时,积极推进紫金中学、淮海小学、泉润小学等学校建设,旨在满足当前学生数量的增长需求,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科学补充教师资源。按照“控小学、稳初中、保高中”的思路,编制重点向高中学校倾斜。探索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转岗机制,开展选拔初中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试点。
优化教师培养培训。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抓好教育教学能力、新教师、乡村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重点培训项目。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彭城恩师”等评选活动,健全教育引领、弘扬激励、规范约束、监督警示、考核评价、惩治处理全链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加强教师法治教育,严把教师准入和资格核验关。
调结构 提质量
2024年,我市在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的同时,也在优化整合“小、散、弱”学校,调整教育资源结构,完善资源配置,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着力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徐州经开区接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完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
坚持质量为先,提升教育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强化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启动新优质学校成长行动,立项高品质高中1所、特色高中2所,推动三星级以上高中创建,力争实现省优创建“六连冠”。启动综合高中班试点,让每个孩子有更多选择机会。启动联合国儿基会融合教育推进项目,实施特教学校十五年一贯制、特需儿童随班就读全覆盖行动,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特殊教育品牌。
突出抓好课堂和课程。加强“彭城好课堂”建设,完善“好课堂”学科评价标准,开展学科达标活动。实施“三新四行动”,全学科全区域推进“读课标、说教材、做课例、研作业”四项教学行动,加强学科建设。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从招生、考试、作息、作业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加强睡眠管理,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非学科类课程开设。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做好高考、中考、成考、研考、自考等30余项、近150万人次考试组织工作。鼓励职业院校举办企业学院、社区学院,面向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社区群众等开展教育培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牢固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理念,实施徐州“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在中小学普及科学、技术、工程等课程。用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推进中考特长生招生改革。办好淮海少年科学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全学段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输送更多的基础学科拔尖、综合素质优秀的后备人才。
抓整治 促均衡
实施思政课质量提升攻坚三年行动。以部省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项目为载体,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内涵发展,鼓励各学科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完善“五育并举”落实机制。大力推广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发展观、成才观,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构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普及跳绳、足球、武术、游泳、合唱“校园五项活动”,让孩子们在校园中唱起来、动起来,强身健体、排解压力。持续开展“为成长点赞、为生命颁奖”活动,在赏识教育中培养自信。
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深入实施“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在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建成家庭教育指导站,实现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市、县、校三级首席家庭教育指导师“两个全覆盖”,构建家校社同向发力、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上好“首日三课”,即开学第一天上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三堂课,认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抓好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身心健康工作体系,强化新生命教育、抗逆力培养,深化“一表五清两制”个性化关爱行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魏欣 樊海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