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富美高”新江苏,硬实!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暖意融融、气氛热烈。
发言代表有的来自营收突破千亿的民营企业,有的来自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的苏南强村,有的来自滨江环境沧桑巨变的江海名城,有的来自守护文明的文博系统。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十周年。十年来,江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书写着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精彩答卷。
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由65088.3亿元攀升至128222.2亿元,经济总量接近翻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7173元增至52674元,十年增幅达93.8%。
1月3日,总投资100亿元的埃克森储能电池项目开工。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强:GDP占全国1/10,万亿城增至5座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是3月5日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发言的代表之一,他亲历了光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作为江苏晶硅光伏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天合光能在省内5座城市设有制造基地,其每有大项目落地就会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宿迁为例,2018年之前,当地光伏产业基本空白,天合光能项目当年落户,现已建成拥有四大片区的晶硅光伏“超级工厂”。得益于此,宿迁市新能源产业产值去年突破了千亿大关。
记者在位于盐城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的天合光能智能化工厂车间内看到,一台台智能设备灯光闪烁,机械臂精准地穿梭在作业线上。企业工作人员顾涛涛说:“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的产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眼下,一墙之隔的天合储能项目也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如今在江苏,百亿项目、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已然见惯不怪。2024年,江苏将实施省重大项目450个,其中重大产业项目共280个,年度计划投资2166亿元。
着眼建设制造强省,江苏省明确将聚力建设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集群化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空间形态和产业组织方式。”江苏省工信厅制造强省推进处处长赵娟介绍,在10个集群入选“国家队”的基础上,江苏将重点打造5个世界一流、5个国际先进、6个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方阵。
产业经济给力区域发展。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占到全国的1/10。随着常州GDP如期破万亿,江苏的万亿城达到国内最多的5座,苏州以24653.37亿元领跑全省。此外,徐州锚定“十四五”迈入万亿城的目标不动摇,扬州、盐城两市也提出了3—5年达万亿的时间表。
兴化蟹农投放蟹苗。 周社根摄
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5万元
人勤春来早,眼下正是蟹苗投放的时候。兴化市安丰镇安东村的养殖大户朱春霞已为此忙活了一阵子。“一年下来,最盼的就是秋季开捕的时候。”朱春霞承包了180多亩蟹塘,去年的螃蟹个大膏肥,足足赚了有七八十万元。
“我们村30%的人直接从事大闸蟹养殖,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着相关的营生。”村主任助理刘海荣说,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依靠河蟹生态养殖过上了幸福生活。
兴化有“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之称,全国每8只大闸蟹就有1只来自这里。在去年8月公布的“国家地理标志大闸蟹品牌价值排行榜”上,兴化大闸蟹以品牌价值313.46亿元独占鳌头。
兴化“主攻”大闸蟹,苏北大县沭阳则凭借60万亩花木发展起了美丽经济:5万余家网商、30多万花木从业者去年创造了300多亿元的销售额。
“我们基地有20多位主播,早8点开播,一天成交额平均在8万元。”每天清晨,堰下村“幸福花海”花卉基地内,花农陈晨早早架起手机,干起一天的“新农活”。专注直播销售,生活充实自在,年初他刚添置了一辆新能源轿车。
据了解,堰下村全村5600人,靠花木创业就业的就有3000多人,可谓家家种花木、户户开网店、人人能致富。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9万元,赶上了苏南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乡一体,发展共享。过去一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达到52674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11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8元,增长7.0%。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表示,江苏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7:1,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蓝天白云下的南通狼山。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美:美丽江苏更加可触可感可享
时至惊蛰,春意萌动。环太湖骑行者渐多,骑友多来自江浙沪三地。约上三五好友,苏州市民黄洋轻车熟路,“越过市区的繁华,沿着太湖大桥,兜兜‘春天的风’感觉真好!”
另辟蹊径,从环太湖路向西,北上宜兴,又是一段美妙的行程。途经浙江湖州的滨湖大道,相邻两省的骑友常会汇集于此。这一路,皆是湖光山色,太湖畔的畅快骑行让每个人惬意满怀。
因了好生态,有了好生活。守护一湖碧水,江苏久久为功。
去年7月,江苏省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环湖三市纷纷亮出“施工图”:苏州提出推进环湖陆域湖滨湿地带建设,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无锡全面实施年度总投资超110亿元的169个重点治太工程;常州重点推进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入湖河流生态缓冲区建设。此外,三地还联动协作,推动太湖流域跨区域河湖保护联防联控、共治共享。
202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太湖已连续16年安全度夏,水质藻情也达到16年来最好水平。
不仅是环湖三市,与苏州一江之隔的南通,环境亦有肉眼可见的改变。去年国庆期间,摄影爱好者施佳男在当地拍下一段视频,画面中崇启大桥和60多公里外的上海浦东“三件套”震撼同框。他说:“能拍到这好景致,全靠通透的好空气。”当年,南通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83.6%,两项指标实现全省“双第一”。
长江上江豚嬉戏,黄海边鹬鹤齐飞,太湖里桃花水母再现。作为我国唯一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水韵江苏”用生态之笔绘出了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美丽图景。
2023年,江苏累计入选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4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数量全国第一;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增至3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增至10个,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9个……一年来,美丽江苏更加可触可感可享。
徐州好人园里,绿树掩映下的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铜像。马宁摄
高:文明之花开遍苏北江南
从龙年大年初一到初七,徐州沛县七八堡村足球场上,“村界杯”再次火热上演,来自国内46支球队的1000多名运动员进行了23场比赛。源于民间的踢球传统,逢春节看球赛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新年俗。
“以前的墙,墙皮斑驳脱落,墙上乱贴乱画;现在的墙,墙上有四季美景,也有古韵汉风。”居民韩蕤华眼里的“沛县墙画”,是当地又一新兴的文明风尚。一墙一特色,一墙一风格,以两汉文化为内容的“泱泱汉风·悠悠沛韵”、以文明新风为内容的“五要五不”“十个争做”等主题墙画,让这座苏北县城有了新的气韵。
植根汉文化的丰厚土壤,徐州孕育出了文风厚、民风淳的地域人文风貌。
风景秀丽的云龙湖西岸,徐州好人园已经落成11年,陆续入园的35座好人塑像就是35座丰碑。一个好人是真善美的电火花,一群好人就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以徐州好人园为典范,当地推动实施好人文化阵地建设“十百千”工程,在县区建成好人园10个,在镇街建成好人广场200多个,在村居形成好人榜5000多个。
同样,在扬州也有一群这样的先锋模范,形成了城市文明的“森林效应”。去年11月,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周维忠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光明使者周维忠》在扬州首映。作为当地供电公司的一名职工,他20多年坚持扶贫济困,成了智障青年的“电爸爸”、孤寡老人的“干儿子”、村民心中的“光明使者”。
文明,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经验”影响广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保持在90以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在江苏浇灌出了绚丽的社会文明之花。
春江水暖,发力奋进。对于今年的工作,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要以“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抓落实、抓推进、抓突破,确保全面实现各项预期目标,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画卷上写好新的一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