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生态

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

2024年02月28日07:14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2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

  水质实现新改善

  省委、省政府将太湖治理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坚决扛起治太政治责任,推动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去年,我省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细化分解100项具体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开展治太工作。全年实施治太工程488个,完成年度投资238亿元,较往年增加约50亿元。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作为专项引导资金,累计下达340亿元,支持项目约8000个。

  根据国家考核数据,2023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Ⅰ类,总磷为0.052mg/L,总氮为1.09mg/L,同比分别下降17.5%和9.9%。

  这些数值意味着什么?“湖泊的富营养化里有氮磷指标,其中总磷为主要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家标准,总磷为0.05mg/L为良好湖泊。去年太湖的总磷为0.052mg/L,历史性地接近、重回良好湖泊,相关指标还要持续观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解释,去年太湖东部湖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水质大幅好转,上半年太湖水质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可以看到太湖水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趋势,但实现根本性改善还需久久为功。

  去年发现太湖蓝藻水华53次,同比减少51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分别下降45.7%、50.8%和30.3%,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流域206个重点断面优Ⅲ比例为96.6%,其中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及以上,全年总磷、总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25.5%。流域19个湖库水质持续改善,长荡湖水质提升一个等级达到Ⅳ类。

  “不光是理化指标,还要观测生物学的效应,进一步来判断太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蒋巍说,去年太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从“良好”提升到“优秀”等级。湖体水生植被面积达到20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25.8%。流域范围内鸟类资源丰富,达382种,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年来陆续被发现。

  持续加强控源减污

  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太湖治理突出矛盾是流域排污总量超过太湖可以承受的环境容量,控源减污是关键举措。

  “2023年,太湖流域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9.1万吨/日,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493公里,总处理能力达到944万吨/日,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2万公里,全年处理污水27.2亿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新增垃圾分类小区1600余个、厨余垃圾处理能力850吨/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将加快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消除镇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今年计划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300公里。

  太湖地区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我省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流域4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目前,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3个百分点。“2023年太湖五市共控减直播稻41.2万亩,沿湖三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73.9万亩、还田率超83.3%,太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表示,今年将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加大肥药“两制”和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推进太湖上游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全覆盖、一二级保护区水稻机插秧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2023年蓝藻聚集面积为2007年以来最少,首次全年未发生湖泛现象。”省水利厅副厅长喻君杰说,沿湖地区逐步建立“挡、引、控、捞”为一体的蓝藻打捞体系,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2270万吨,其中2023年打捞74万吨,对打捞上岸的蓝藻通过制作有机肥、焚烧发电等方式处置,避免二次污染。“水陆空天”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不断完善,配备437个水质自动站、2船14艇、1个观测站,涵盖60余项指标自动监测能力,可实现每30分钟监测1次藻情。为进一步削减湖体内源污染,改善湖体生境,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目前已完成清淤600万方,今年计划清淤635万方。

  流域发展底色更绿

  治理倒逼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太湖洮滆片区涉及常州市武进和金坛两区,是太湖上游重要汇水区域,也是主要入湖河流生态补水的必经区域。2022年,我省印发《江苏省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

  “试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河网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共排定5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84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开工建设4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00亿元。”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周金刚说,常州市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产业集聚度排全国第四。

  目前,苏锡常三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2家,占全省总数近六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498家。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的同时,我省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对流域涉磷企业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持续深化整治,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6970家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治。

  太湖流域以0.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去年8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确定了‘太湖丘陵生态绿心’作为支撑江苏永续发展的两大生态绿心之一。我们指导太湖流域相关市县全部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保护农业和生态空间,推动国土空间紧凑布局和集约高效利用。”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介绍,我省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范开展涉及占用生态空间项目审查,并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约1.5万亩。加快实施太湖流域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5个国家试点和2个省级示范项目,已完成农用地整治2万亩,建设用地整治0.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0.5万亩。(王静)

(责编:黄竹岩、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