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四
筑牢民生之本 江苏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民生实事,不仅是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2023年初,江苏省政府安排了13类55件民生实事,件件利民、事事贴心。一年过去,这些民生实事项目办得如何?人民网江苏频道推出“民生实事年终盘点”系列报道,本期关注稳就业。
南京数字零工市场内求职者在咨询。人民网 王丹丹摄
“我是在南京旅游时刷到了带岗直播,在线投简历通过初选,已经办理入职了!”2024年元旦假期刚过,吴兴就来到南京数字零工市场。
直播录影棚里,主播在进行职位推介;数字信息平台上,动态展示着企业招聘信息;VR体验区内,求职者沉浸式体验工作场景……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市场内,随处可见数字化的特色,这是2023年为推动就业工作打造的江苏首家数字化零工市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江苏省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与新增就业同频共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全省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32个,累计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22万个,全省净增残疾人就业超3.3万人,超额完成当年省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石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招聘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就业服务站开到“家门口”
“原本只是来咨询政策,没想到半个月时间,服务站连导购员都帮我招齐了。”2023年5月,入驻苏州姑苏区胥江天街不久的经营户刘魁,来到石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咨询创业政策。服务站了解到他的招聘需求后,就在社区“求职库”内匹配推荐了6名导购员。
作为苏州三大核心商圈之一,石路商圈汇集企业、商户1.3万余家,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段人群有4000余人。如何将商圈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需求人口合理对接和匹配,是石路社区就业服务站成立后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安排人社服务专员上门走访,询问居民就业需求,汇总企业岗位设置;另一方面,就业服务站依托社会力量,推动就业政策、岗位、培训、服务等进商圈。”姑苏区人社局就业处处长沈禺雨介绍,2023年,石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共组织辖区12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872个。
走进常州新北区藻江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晚上7点多的培训教室内灯火通明,张运国正在上“中级护工”的培训课程。“我刚退休,还想继续干点事,正好家门口有免费的培训课,就报名了。”去年11月,张运国培训后拿到了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证,眼下还在继续“深造”。
面对社区居民年龄偏大、技术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藻江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引进市场化培训资源,成立了“社区就业技能培训学校”。社区党总支书记谢孟介绍,他们为培训企业提供场地,企业对本社区内居民免费开放,不仅提供培训课程,还能在拿证后提供就业跟踪服务。
去年,江苏省启动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打造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10万名困难群体就业,2023年计划首批建设300个服务站。经过一年的打造,完成全年建站任务的110.67%,帮扶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等五类困难群体就业5.5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86%。
扬子江药业集团见习基地内见习生正在进行岗前培训。受访者供图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早上8:30,吴清影走进扬子江药业集团吹灌封综合制剂1号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经过半年的就业见习,她已经考取生产技工上岗证并通过考核,等今年6月毕业就可以签订正式合同。
“跟带教师傅学了很多实用技能,现在能独立上岗了,每个月加上见习补贴到手能有六七千元。”吴清影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对这样的见习机会很满意。
扬子江药业集团是江苏省申报的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集团把就业见习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链条,2023年招收了102名见习人员,目前留岗97人,见习人员通过培训基本都可以顺利留用。”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程杰说。
“不仅要让高校毕业生能就业,还要提高就业‘含金量’。”江苏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薛勇介绍,留住年轻人就是留住城市的未来,江苏各地在青年人就业创业方面各显身手,营造优渥的人才环境,助力高质量就业。
“创业初期还有些顾虑,是这里的服务和政策让我们安了心,办公用房3年免租金,人社专员全程对接,帮助办理工商注册,进行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李嘉是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内一家创业公司负责人,老家在河北,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徐州创业。
徐州拥有12所高校,每年毕业生约有4.5万人。当地将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出台《2023年就业促进十大行动》《2023年促进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八项措施》。近年来,毕业生留徐就业率从18.18%提升至25.42%。
2023年,“新开发1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被纳入江苏省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据了解,去年全省累计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22万个,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220%;全省累计组织见习人数9.5万人,发放见习补贴2.06亿元。
心智障碍人士在爱德面包坊内工作。人民网 王丹丹摄
保障困难群体就业
位于南京新街口的爱德面包坊内,员工大都是心智障碍人士。“明明(化名)一年前来这儿的时候,甚至无法独立外出,现在已经可以做冲泡咖啡、车间清洁等‘技术活’了。”面包坊负责人王娜介绍,起初做的只是一个公益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现在已实现市场化运营,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职业培训和庇护性就业机会。
无独有偶,在南京汇爱坊中山陵1号店,商品架上摆满了布艺包、钩织玩偶、剪纸等,它们都出自残疾人士之手。店主坐在轮椅上,不时向走进店内的游客做着推介。
“目前南京已有7家汇爱坊助残公益实体店,带动30余家残疾人机构、5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南京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褚建介绍,2023年10月,“南京汇爱坊助残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示范点,成为助力残疾女性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
目前,江苏省最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阵地在盐城市——一座建筑面积7177平方米的德爱大厦。盐城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学梅介绍,德爱大厦自2023年5月运行以来,已开发岗位1000余个,帮助243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7人已正式就业。入驻的12个残疾人创业项目、企业助残孵化项目,先后带动37人就业。目前,盐城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58.99%。
“三年孵化期内免缴房租,有创业补贴、专业指导,我是首批来创业的外地人,已经孵化了4个项目。”鞠叶是“无声的店”创始人,专门招收听障残疾人就业,“接下来我的目标是在盐城开10家‘无声的店’,帮助更多残疾人学会本领、就业增收。”
2023年,江苏将“全省净增残疾人就业2万人”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多地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截至2023年底,全省净增残疾人就业33887人,完成民生实事任务的169.43%;此外,全年培训残疾人31367人。
相关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