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案例获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表彰
人民网盐城9月26日电 (马晓波、周梦娇)9月26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活动中,包括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南京滨江明珠幕燕滨江生态修复等9个案例获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表彰。
“江苏是一个海洋大省,‘蓝色板块’是其最大的潜在增长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江苏推动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江苏在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坚持优化空间格局、系统保护修复、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人士借助本次论坛分享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成果,愿同各方一道,积极探索滨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裁兼理事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前主席章新胜说,推进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江苏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江苏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他们所创造的绿色发展实践为全球滨海区域的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示范。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议题,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管理、社区参与、教育和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都息息相关。要真正实现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综合性、跨领域,携手共进一起努力。不是明天,而是今天;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
标准是滨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活动中,《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正式发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通过聚焦江苏具典型的淤泥质潮滩和盐沼生态系统,明确其碳储量调查方案、样品采集与分析、碳储量计算方法等内容,建立了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碳储量调查指标体系。《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是航线分类与调查的技术规范。这一标准明确了海岸线分类的界定、成果归档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海岸线调查、统计和监测等工作。《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将有利于海岸带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为海岸线资源的分配、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标准保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