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资源沉下去 百姓有医靠
累计开设150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基层专家工作室覆盖率62.73%;
累计组建基层联合病房43个,开设床位399张;
累计建成100个基层特色科室,基层特色科室覆盖率55.45%;
每名下沉专家平均帮带培养基层业务骨干2人以上……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以满足群众医疗健康需求为服务导向,积极推动优质医疗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健康连云港建设作出了卫生健康系统的贡献。
家门口医院就能“看名医”
在连云区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徐宁正在专家工作室内为居民看诊,她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每个周六,她都会准时来到这里坐诊,等候大厅也常常坐满了人。
“在家门口医院挂市里专家号,既能看得好病,又能节省开支,我们都愿意到这里就近就诊。”居民张女士患有糖尿病5年,今年1月份空腹血糖高到14.27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一直降不下来。后来听说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宁在这里坐诊,就果断过来挂了号。徐宁对她5年来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用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她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社区医院就医流程简单快捷,只要在窗口挂个号,就有医务人员引导你到指定专家门诊排队就医,舒心得很!”
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看名医”,乡镇卫生院同样有专家“保驾护航”。在东海县白塔埠中心卫生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张宏金专家团队开设了疼痛康复专家工作室及联合病房,拥有专用床位20张。人多的时候“一床难求”。
在庄邻的口口相传下,村民朱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选择在白塔埠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之前也想去市里瞧一瞧,后来听说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专家在这里坐诊,治疗效果也不错,就想过来看看,这样避免了来回往市里折腾的烦恼。”病房内,刚结束治疗的朱女士正在静养,已经住院5天的她症状明显好转,专家表示再过两天就能出院了。
百姓在家门口医院就能接受三甲医院的专家看诊,得益于我市实施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医师作为首席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家工作室或组建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定期开诊,联合病房每天有专家团队成员驻守,首席专家定期查房。”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设150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基层专家工作室覆盖率62.73%;累计组建基层联合病房43个,开设床位399张;累计建成100个基层特色科室,基层特色科室覆盖率55.45%。
“传帮带”让医疗技术下基层
“这名女性患者,54岁,长期消化不良,存在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这种必须要做胃镜检查。”6月29日,在东海县曲阳镇卫生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专家徐大洲一边操作着手中的机器,一边为卫生院的医生详细地进行步骤示教讲解,帮助大家能够快速掌握操作要领,“你们看,在胃镜的视野下,能看到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这些都是萎缩性胃炎的体征……”
“以后,我们也能开展这项新业务了。”市里专家在卫生院实操授课,这里的医务人员别提多高兴了,因为这也是该院开展的第一例内镜检查。前一阶段,曲阳镇卫生院4名医护还专门前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要知道,曲阳镇卫生院过去因为缺乏相关技术专业医生,并未开展胃肠镜检查诊疗服务,一套慈善捐赠的消化内镜设备成了“摆件”,当地村民做个胃镜都要跑到县里、市里,非常不便。
可以说,名医专家下沉基层,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便利,也为基层培养人才,让更多适宜医疗技术在基层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市卫健委组织二、三级公立医院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精准帮扶,广泛开展坐诊带教、手术示范、讲座培训、教学查房,帮助受援单位培养人才。“去年,市、县级医院共下派人员216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06名。”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医专家带团队带特色下基层,还帮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孵化了一批省、市级特色科室,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耳朵上的这些穴位,都可以关联到脾、脏、四肢等身体器官,我们可以通过耳穴贴来进行对应治疗。”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护理门诊护士刘羽菲,所学专业是护理专业,如今却对中医护理门儿清,针灸手法也很独到,经常有患者慕名而来。
刘羽菲介绍,中心中医护理门诊是在下沉专家丰广魁的帮扶下开设起来的,自己此前一直跟着专家学习,上个月,中心组织团队专门赴上级医院特色护理门诊进修学习。“越接触就越感觉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越想往里面深钻。”刘羽菲说。
“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常欢迎像丰广魁这样自带‘流量’的专家来坐诊,在他的帮扶下,中医护理门诊开展了耳穴疗法、刮痧、艾灸、拔罐等多种优势技术,慕名而来的患者明显增多了。”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章海云说。
“上下联动”保障服务有实效
市级医院有计划派出专家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坐诊、会诊、手术、讲座、查房、带教,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下派专家在基层机构工作每年不少于50天,每周不少于1天或2个半天;联合病房每天至少有1名专家团队成员驻守,首席专家每周至少查房1次……为推进优质医疗下沉基层,我市在去年年初出台了文件,明确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阶段目标和工作要求——
到2022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院下派专家(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下同)覆盖率60%,专家工作室开设率50%,特色科室建成率55%。
到2024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院下派专家覆盖率80%,专家工作室开设率80%,特色科室建成率80%。
“十四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基层诊疗量占总量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目标,我市专门制定了下基层计划表,同时建立了单位自评、县(区)级评价、市级复核的工作评价体系,为考核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成效提供依据。
下基层,即意味着多付出,还需要承担起本职以外的工作,如何才能激励专家愿意下去,并沉得住,稳住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二、三级公立医院下派人员在基层服务期间,派出单位在保证其原有工资福利待遇不降低的同时,受援单位也会保障好下派人员就餐、午休(住宿)等需求。受援单位按每天不低于200元给予下派专家基本补助,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实绩对专家及参与服务人员进行绩效奖励。参与基层专家工作室或联合病房服务的,视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必须到基层服务的制度规定。
当然,各派出医院也会加强对下沉专家的督导检查,保障下沉服务取得实效。
“在安排下沉专家时,我们医院也会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提前对接,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点单式’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基层需要什么专家,我们就安排什么专家。”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合作与效能督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该院已在7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了专家工作室,其中不少是下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开展的专科。
而为了承接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积极对接上级医院,开设相应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或建设特色科室,并安排好医务人员跟师学习。“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在十里八乡积极宣传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先进事迹,增强百姓认同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东海县白塔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马志龙说。
基层卫生力量还需进一步充实
自去年9月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张全云便在白塔中心卫生院出诊,期间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这里现有医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高、临床基本功扎实,人员结构基本满足日常诊疗运转需要。但着眼未来,科室发展还缺乏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缺乏适用于基层疼痛科开展的诊疗技术,需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张全云表示。
“留住、用好人才是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配套政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位编制、薪酬待遇、人才晋升、医保额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东海县白塔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春涛呼吁。
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海霞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说:“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项目的引领下,墟沟中心致力于发展全科医疗以外的专科特色,但因基层医务人员大部分以全科为主,缺乏专业的专科医生,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市里沟通,建议出台针对加强对口专科人才的培养政策,补齐县区卫生中心专科人才缺口的短板。”
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凯则坦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相对比较低,且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现有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更好发展,建议财政投入力度再大一些。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充实基层卫生力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答案已经有了。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连云港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精神,我市将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队伍能力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并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从而加快补齐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3至2025年,全市实施5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档升级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骨干人才500人。届时,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望再上一个大台阶。(徐桢 肖婷婷 朱恒 吕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