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京市鼓楼区多措并举增强基层科普服务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04日 第04版版面截图
原题: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多措并举增强基层科普服务——
全域科普 全民共享(深阅读)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增强基层科普服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构建“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新格局。
台上,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贲德,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雷达的工作原理;台下,200多名学生听得认真专注;场外,南京市鼓楼区数千名学生通过现场直播共上一堂课。
这不是大学课堂,听课的也不是博士、硕士,这里是位于鼓楼区的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院士课堂。在鼓楼区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下,院士专家与青少年大手拉小手,分享科学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在鼓楼区,这类科普活动正遍地生花。
近年来,鼓楼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构筑“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新格局,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22.1%,鼓楼区科协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全领域行动——
专家组队科普讲师团
“雷达被称为‘千里眼’,想要了解雷达,先要知道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打电话、发短信,都需要它帮忙,雷达是依靠识别电磁波来运作的设备。”面对现场的小学生,贲德一改给专业人员讲授的风格,一边展示着精心制作的PPT,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
“院士走进小学校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副校长郭静介绍,科普讲师团带来的院士课堂,不仅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科学家精神,也让老师们开拓了视野。
科普讲师团是鼓楼区科普工作的亮点,由鼓楼区科协带头,由院士和驻区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南京市鼓楼区科协主席凌志介绍,该区在省内最早成立科普讲师团,目前已组织科普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活动累计400多场,受益人群超50万人次。
“我们结合平时工作走访,与驻区的46名院士逐一沟通,筛选出适合科普的领域,特聘他们加盟讲师团。”凌志告诉记者,鼓楼区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驻扎着20所高校、7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20家科研机构……区科协充分挖掘资源,将学校校长、科研所长、医院院长、科技型企业董事长等“四长”,也吸收进科普讲师团队伍中。
讲师团每年召开座谈会,分享切磋科普经验。贲德曾向大家传授自己的妙招:“科学的语言是专业凝练的,科普的语言是生动通俗的,我们要做好‘翻译’,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
座谈会上另一件大事,则是根据社会关注的科普热点、前沿科技焦点等,由指导讲师确定来年的科普授课内容。
鼓楼区科协科普科科长陈军介绍,在广泛征集不同人群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群众点单、科协派单、讲师接单”的菜单式课程设置模式,精准高效配送“科普套餐”。讲师团成员认领主题后,精心编写讲课材料,由科协统一收集并派发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
全地域覆盖——
搬到家门口的科普阵地
“我得了糖尿病,水果就从此无缘了?”“骨质疏松,是不是不能运动?要多喝骨头汤吗?”
鼓楼区云南路社区的二楼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场健康科普活动。30多名居民坐得满满当当,主讲人孙子林一一解答居民们的问题。孙子林是这个社区的共建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大内科主任。
“毕竟是大医院的专家,我是相信的。”78岁的付奶奶和老伴儿一起来听科普讲座,她坦言,以前对健康保健有些认识误区,现在增加了了解,更能从容应对生活所需。
“我们是老旧社区,老年居民比例达25%,和年轻人相比,他们接受科普的渠道有限,但对科普却有很大需求。”社区党委书记卢建瑛说,常有居民因缺乏科学知识,误信了虚假广告,购买很多伪劣保健品,不但花了养老钱,假冒伪劣产品还对身体有害。
针对居民的实际需求,云南路社区与共建单位整合资源,建成鼓楼区首批市级社区“科普大学”,健康科普便是“重点学科”之一。
除了依托社区开办“科普大学”,鼓楼区还因地制宜建设“一街一特”微科普馆,在市民家门口打造沉浸式科普阵地。
位于鼓楼区中央门街道的江苏爱粮节粮科普教育基地内,市民王芳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和其他亲子家庭一起,开启了一场“粮食的全生命周期之旅”。
“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特点、分布和产量,特别是水稻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株水稻,再到端上餐桌的过程。”王芳告诉记者,她和女儿还用显微镜观察了稻飞虱,现场体验了碾米,“孩子从‘五谷不分’到有了切身感受,也更懂得珍惜粮食了。”
在宁海路街道,海洋国防教育馆接待了数十万人次参观;在小市街道,低碳科学馆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华侨路街道,南京石头城印记馆让历史走进现实……鼓楼区科协副主席许启明介绍,全区13个街道先后办起了16家微科普馆,促进科普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全域开花”。
全媒体传播——
打破时空限制、链接更多资源
去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鼓楼区科协联合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开展“鼓楼云科普”直播活动,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康国华以“天上宫阙:从天宫到天和、天梦——中国空间站漫谈”为主题,开展科普讲座,与青少年一起迎接航天员回家。
这场科普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有外星人吗?”“有没有机会移民火星?”“我们如何穿越黑洞?”生动的讲解和精彩的互动,当时就吸引了1.2万人次收看、1531条留言。
这是鼓楼区打通内外部资源、融合线上线下互动进行科普的一次尝试。
“以党建合作为引领,我们和鼓楼区科协进行了资源的全方位对接。”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科技活动部负责人葛璟璐介绍,“鼓楼云科普”就是双方共同策划、制作推广的新媒体产品,“中国空间站漫谈”是第一集,去年以来已推出5集,包括航空航天、知识产权、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儿童心理健康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新传播手段的运用,科普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从“提供—参加”变为“点菜—下单”,科普活动受到群众喜爱。然而,作为区级科协,在平台阵地、人手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链接更多资源、让更多群众受益,成为一个探索课题。
凌志介绍,一方面,鼓楼区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自己的平台——在“鼓楼微讯”微信公众号上开办科普专栏,推动科普工作全媒体传播、常态化分享;另一方面,借力外部资源,与省科学传播中心联合举办“鼓楼云科普”线上直播,与全民竞赛网共同开展“科学防疫喜迎新春”等知识竞答活动,正在建设中的“鼓楼微科普馆”将成为“江苏网上科普馆”分馆,盘活存量、挖潜增量,让科普活起来、火起来。
本期统筹:华璐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