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实干开局 “四敢”争先]

江苏:“优等生”四敢五拼“ 特长生”找准赛道

周梦娇
2023年02月02日10:4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兔年伊始,江苏省委常委会明确释放“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省政府出台42条硬核举措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省上下正在竭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为此,我们推出“实干开局 ‘四敢’争先”系列主题报道,本期聚焦江苏各地“新春第一会”。

1月28日是卯兔年第一个工作日。当天,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为一季度工作定调:“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截至1月30日,江苏13个设区市的“新春第一会”均已召开。吹响开工号角,营造“四敢”氛围,强调作风建设,聚焦重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地域优势……在江苏大地上,一派热气腾腾的开工图景已然生动展开。

南京市“新春第一会”现场。南京市委网信办供图

南京市“新春第一会”现场。南京市委网信办供图

“四敢”精神 醒目耀眼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和鼓励“四敢”。人民网注意到,江苏各地的“新春第一会”上,“四敢”成了当之无愧的热词,拼搏实干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心声。

“大力弘扬‘四敢’导向,让敢为善为成为南京干部的鲜明标识,让敢闯敢试成为基层一线的普遍共识,让敢干实干成为市场主体的不懈追求,让敢想敢首创成为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共同汇聚起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合力。”1月28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上如是说。

擂响战鼓,蹚出新路。为营造“四敢”的干事环境,南京提出开展“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韩立明要求,紧扣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这个重点,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

当天,南京发布了多项提振经济的计划方案,包括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愿景、南京市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计划方案、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未来产业行动计划等。

苏州也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以“四敢”为主题,召开了全市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会暨作风建设大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会上表示,要深刻理解“四敢”对苏州的特殊重要意义,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会上发布了《中共苏州市委关于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意见》。

敢拼敢闯敢争先。当年,苏州正是靠着一股敢为人先、不等不靠的闯劲,锻造了张家港精神,走出了昆山之路,形成了园区经验。也正是靠着这股精神,2022年,苏州以23958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稳坐全省头把交椅。各板块锐意进取,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和南北挂钩合作,让“一体化”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月30日,无锡召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会,强调以“四敢”担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无锡生态画卷。八年来,无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恒定的新春第一会主题,多年的攻坚克难,使得“常态蓝”成为无锡市民生活的背景,“生态绿”成为当地发展的底色。

“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会上提出了10条具体工作和指标安排,包括实施治太项目140余个、投资110亿元,确保投资量不低于去年等。接下来,无锡将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市场配置机制,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南通市“新春第一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南通市“新春第一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项目为王 环境是金

全球最大塔机、中国最大吨位装载机、全球起重能力最强全地面起重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井然有序、一派繁忙。

1月28日上午,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深入部分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走访调研,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视察路线。30日,徐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总定位总要求。

如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宋乐伟说,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全面落实省政府42项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政策措施,保障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不止徐州,在江苏各地的新春第一会上,“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同样是高频词。

“今年总体情况怎么样?”兔年新春首个工作日,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赴海门区走访慰问部分重点企业。次日下午,南通召开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强调“要高点定位、争当标杆,不断优化‘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接下来,南通将全力打造办事更高效、政策更给力、企业更满意的良好生态,努力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标杆城市。

连续十年出台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2号文件”,连续三年以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1月28日,扬州召开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暨作风建设大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强调,要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争一流、补短板,全面打响营商环境整体战,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进一步打响“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同样是连续三年将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淮安高度重视“项目第一支撑、营商环境第一竞争力”。会议再次强调,让“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让打造“成色更足、口碑更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抓手,让“敬商、爱商、亲商、护商”成为淮安跨越赶超的主基调。

在镇江,新春第一会吹响了产业强市的行动号角。当地强调,必须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更大力度攻坚项目建设;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稳定经济运行才有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有支撑,应对区域竞争才有底气。

连云港提出经济建设“后发先至”。1月28日下午,当地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大会。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表示,要把抓招商、抓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等大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投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会战中,实实在在抓好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增长点,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重大产业项目354个,计划总投资4712.4亿元……在2022年GDP首次突破4000亿、反超连云港后,宿迁新春第一会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攻坚年”,聚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宿迁提出,力争三县两区和宿迁经开区分别招引1个百亿级项目,确保全市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每天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强大声势。

盐城市“新春第一会”现场。李思远摄

盐城市“新春第一会”现场。李思远摄

找准赛道 “特”字发力

新的一年如何找准定位,发挥地域优势,走出特色之路?各个城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制造业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新能源产业是我们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1月28日,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市委书记陈金虎重申了新能源这一发展倚仗点,对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进行全面部署。

目前,常州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产业生态闭环,为国内城市罕见。接下来,常州将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发力,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有凌云志,更有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当天,常州出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加入“常州新能源军团”。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盐城给出的新年关键词是“绿色低碳”,今年也是盐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起步之年。

前不久,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1月28日,盐城召开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会上印发了“1+4”的政策意见,提出到2030年,示范区绿色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健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率先实现,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宜居的沿海城市特质更加鲜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从“五个一”工程,到“两海两绿”,到“面朝大海、赋能未来”,再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盐城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战略定力只增不减。

“教育之乡”泰州已经连续第三年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召开新春第一会。泰州提出,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办学标准化;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努力让各类实训基地成为企业的“前道车间”,让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践课堂”。

近年来,泰州的教育情怀深入人心。当地坚持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项目,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累计投入82.39亿元,新开工学校132所,建成127所,新增学位58070个。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5+2”模式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用各地改革试点的“一池活水”汇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江春水”。

一年之计在于春,江苏各地东风劲。2023年,一个弓满力张的“苏大强”扑面而来。

(责编:李静晔、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