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航天晨光:用青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11月22日19:5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型综合装备制造公司,始终重视青年、引导青年、关爱青年,把青年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航天晨光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业绩持续提升,背后离不开广大青年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奋斗,他们怀揣理想,在技术攻关的最前沿埋头苦干;他们担当奉献,在戈壁荒漠的最深处为国奉献;他们不畏艰苦,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冲锋在前,他们用不懈的奋斗谱写无悔的青春,为航天晨光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矢志创新 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

敢于有理想追求,才能拥有梦想成真的喜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核电技术成为其中的代表,让航天晨光核废产线创新团队的成员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青年技术员,怀揣着实现我国核废料处理装置自主可控的远大理想,组建了核废物处理产线创新团队,矢志破解我国核能行业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卡脖子”难题。

放射性废树脂是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核废料之一,因为极高的危险性,其处理处置是世界级难题。随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的成功研发,实现废树脂转运设备的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经过3年的艰苦研制,2015年,团队成功完成第一代水压置换式放射性废树脂转运样机的研制,样机废树脂卸载剩余率远优于国外6%的平均水平,成为国内首创。随后几年,团队继续转运工艺,接连攻克放射性废树脂转运流程设计技术、树脂装载卸载自动化柔性对接技术等关键技术,完全满足不同核电机组的技术要求,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团队已经掌握放射性液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关键单机设备的核心技术,相关产品已应用在“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2021年,团队凭借“放射性废树脂屏蔽转运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项目,斩获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金奖;2022年,团队申报的发明专利“核电站废树脂的装载卸载转运装置及其转运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了航天晨光此领域零的突破。

当下的航天晨光,多样化的机电实验室、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工“五小”成果评选等为青年创新创造提供了广阔舞台。从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ITER杜瓦超大多层矩形波纹管,到研发LNG冷能利用换热设备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再到研制丙烷脱氢膨胀节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广大航天晨光青年将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科技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成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蓬勃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 让青春在担当奉献中“闪光”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2019年,航天晨光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项目驻地在千里之外的西北戈壁。离家远、任务重、环境差,面对未知和挑战,航天晨光的青年们挺身而出,成立“西北劲草”青年突击队,吹响项目建设攻坚冲锋号。

刚到驻地,黄沙漫卷的恶劣环境让队员们难以适应。彼时,项目部还未建成,没有办公场地,各类物资也未采购到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队员们在项目现场与施工队伍一起夯地基、打水泥、拉钢绳。西北的太阳把突击队员的脸颊晒得黝黑,汗湿的工作服紧贴着皮肤,但队员们都硬挺过来了。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项目地建起了4座共计数万平方米的简易厂房。

根据项目要求,航天晨光需要研制生产一种大型的全钢制复合结构的密封箱室,由于产品为非标产品,需要定制化生产,且国内没有先例可循,研制生产难度非常大。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吴高强主动请缨,带领技术团队潜心科研、攻坚克难,硬生生在一片“技术荒野”上完成了国内首台超大型箱室系统样机的制造,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不断压缩的生产周期,队员们连续驻场超过80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首批四组系列产品验收和交付,用担当奉献干出了晨光“加速度”,为保证项目整体进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项目开始到接近尾声,一千多个日夜,突击队员们远离家乡故土,以山峦为幕,以实干为笔,于烈日灼灼和寒风凛凛中书写担当奉献的青春诗篇。

从助力“神舟”飞天到服务“天宫”落成,从匠心雕琢政府国礼到精心打造“江苏智造”彩车,从助力乡村振兴到投身疫情防控,新时代的航天晨光青年,胸怀“国之大者”,用矢志奋斗擦亮青春底色,让青春在为国奉献中“闪光”。

不惧艰苦不惧难 在“急难险重”攻坚中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在冰天雪地的牙克石记录试验数据,在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进行可靠性试验,在骄阳似火的吐鲁番开展适应性试验……这是航天晨光某新型加油车试验团队真实的工作场景。

某新型加油车项目试验任务十分繁重,时间非常紧迫,试验条件更是异常艰苦。为了验证车辆运行的可靠性,2021年春节,试验团队来到冰天雪地的牙克石试验场,开展寒区作业试验。风雪中,外界的气温有时能降至-40℃,而戴着厚重的手套,又不方便记录试验数据,青年党员徐彭春就脱了手套记录。每次试验结束,他的右手早已冻僵。

离开寒区作业实验,团队又立即奔赴青藏高原,开展可靠性试验。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因为住所与试验场地相距太远,试验团队往往清晨出发,实验返回已是凌晨。面对巨大的温差、强烈的高原反应,青年队员们仍圆满完成31天的试验任务。

5月的吐鲁番,气温高达40℃,正是进行热区适应性试验的最好时机。时间紧、任务重,负责记录高温试验数据的青年技术员左庆伟顶着高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实时记录各个仪表盘的数据,判断高温是否对作业性能产生影响。最终耗时10天,就顺利完成热区试验任务。

高原险阻、严寒酷暑,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试验团队的青年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险,为产品通过最终状态鉴定审查作出了突出贡献。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新时代的航天晨光青年,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展现出不怕苦、不畏难的青春风采。

而今,在航天晨光的各条战线、各个岗位,都有青年们昂扬奋斗的身姿,他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他们用青春奋斗激荡起航天晨光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新时代新征程,航天晨光的青年们将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谱写航天晨光高质量发展更加绚丽的篇章。(航小晨)

(责编:王丹丹、张玉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