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小事 江苏连云区写好“枝叶关情”治理答卷

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人民”,体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怀,特别强调了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正以此作为基层工作的努力方向,紧扣“党建引领 便民宜居”主题,以小区党支部为支点,积极探索新路径,撬动小区治理大力量,让基层治理更贴实际、更富效率、更有时代感。
党建引领下的“荷乐益家”成为共建共享好生活的和乐平台。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红色物业”为老旧小区焕新
螺丝帽、铁扳手、电锯、水泵、切割机……30平方米的房间内,墙上、地上摆满了工具,这是连云街道荷花社区红星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室。“日常维修可能用到的配件,这里都能找到。”63岁的党员庄建强对这些宝贝如数家珍。
庄师傅服务的这片老旧小区原是港口集团员工宿舍,维护管理长期由企业包办,居民吃惯了“大锅饭”。两年前国有企业“三供一业”脱钩,物业管理也要另寻出路。“一开始想引进市场上的物业公司,可一看我们入住率低、房屋面积小、设施又老旧,没有一家愿意接手。”屡屡被拒后,社区党委书记孙红撸起袖子靠自己,牵头成立“红色物业”。
“水管爆了。别急,十分钟就到。”11月7日一早,庄建强挂了电话、拿上配件,赶往求助的独居老人家中。化粪池堵了,当晚实现畅通;垃圾车开不进山边散户区,每天人力将垃圾桶拖上拖下。线路老化、水管漏水、车辆停放……居民的烦心事,“红色物业”一件接着一件解决。
“从来没交过,咋还收费了?”“多少年老房子还交什么物业费?”类似的质疑声越来越少。“大家都真真感受到老小区变年轻了!”居民孙习香打趣地说道。小区党员也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居民参与成立业委会。业委会成员、党员居民、居民组长还带头缴纳物业费。“大伙给取了个名字,叫‘荷乐益家’,寓意齐心协力为荷花小区大家庭做好事、办实事。”物业工作人员干劲更足了。
“红色物业”来了,小区好了、生活更幸福。连云区健全“小区呼叫、党员报到”工作机制,构建起市场服务为主体、自治服务为补充、公益服务为托底的“红色物业”管理模式。5家物业先后获评省市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强业务,切实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新上岗的“红管家”正在接受业务培训。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1521”为社区治理蓄能
“小区附近的那条水沟,就像个垃圾池,旁边还排满了随意划分的菜地。”回忆起曾经让人掩鼻快走、躲避不及的环境,棠梨社区居民们仍然印象深刻。而今,宛如小游园一般的小区环境,让大家身处其中、怡然自得。
“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起内外循环格局……”南京高校教授来到了棠梨社区,和全科社工们围绕如何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进行深入交流,形成的以党建为引领,汇集全科社工专职、“红管家”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公益、社会组织协助、驻区单位共建5支队伍力量,搭建起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互联网+社区”2个平台的“1521”社区工作法,成为助力解决小区难题的新法宝。
“楼栋‘红管家’上门做工作,志愿者沿着沟渠巡逻,联系共建单位修整恢复,很快就面貌一新!”棠梨社区党委书记张泽腊成为“1521”社区工作法的第一批践行者,“棠梨花开”社区治理品牌也酝酿而生。
在实践积累之下,“1521”社区工作法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通过示范推广,而今180个“红色网格”、42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00余名“居民自治红管家”、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万余家社区共建企业单位、116项“家门口”一站式便民服务清单,正持续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输入源源动能。
亲子诵读等社区活动陪伴家庭成员共同成长。连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全社区”为和谐家庭加分
在南巷社区,小区里,井盖、石墩、围栏都被精致的儿童宣传画“亮眼”覆盖,游乐区、台阶步道及周边的绿化带里,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标语、百科知识贴士四处可见,红绿灯、导视图等安全设施也被设计成符合孩子身高视角的“迷你”版本投入使用,还有阅读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消防员等进小区开展各式亲子活动和讲座。
这种“沉浸式”家庭教育氛围,让家长和孩子们赞不绝口。“参观工匠馆,尝试非遗剪纸技艺,还和社区志愿者一起阅读邻居爷爷收藏了数十年的剪报……”在社区研学课上,程玄烨小朋友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建成的现代化小区,孩子多,年轻家长多,家庭教育是头号工程。我们实行‘一户一档’,针对不同家庭需求,点单式推送特色活动。”连云区妇联主席王爽说道。在主城区墟沟街道的8个社区、近万户家庭中,连云区特色搭建家庭教育体系,区妇联联系各社区党支部,探索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家庭教育新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共治共享新格局。
突出区域特色,推动品牌形成,连云区推进实施“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打造行动,各小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桃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建设“红石榴家园”,团结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共同参与;东园社区以邻里红管家基地为平台,打造“暖心亲子圈”,线上线下打造网红打卡点;17家家政、社工、艺术团、调解团体等社会组织,也通过开设“老年大学”“快乐托班”“爱心洗衣坊”等融入社区,在“家门口”为居民提供儿童托管、法律咨询、家政清洁等服务,合力推动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易敏)
来源:连云区新闻与网络信息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