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江苏扬州十二圩的“门道”

金沙人
2022年10月27日11:19 | 来源:扬州日报
小字号

十二圩地处江河交汇处,能够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有一席之地,他们也是铆足了劲的。经过几年努力,历史肌理清晰了,街巷的历史沧桑感可感可知;文化传承有望了,文物史料的整理头绪清爽;社会参与强化了,凡有利于十二圩重振辉煌的工作都得到支持。所做的一切,都是想通过场景再造,使十二圩成为江河交汇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由此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二圩的历史像过山车,清末民初的高光时刻,估计仪征县城的人都要嫉妒。1924年北京大学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十二圩与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赫然在目,而仪征县城居然没有标注。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知道,十二圩在那时有“东方盐都”之称,聚集的人口有二十万之多。就是放在现在来说,二十万常住人口的小镇也是光彩夺目的,更不要谈还有官盐在此集散,其服务业的繁盛可想而知,名商大贾络绎不绝,贩夫走卒摩肩接踵,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天下奇货争奇斗妍,那一派繁荣景象至今都在被人津津乐道。

要说开放程度,当地人说起来更是眉飞色舞。居然聘请外国人坐镇十二圩,专门稽核盐税收入,在那时绝对是稀罕的。与洋火、洋油、洋钉相关的舶来品,十二圩人是领风气之先的。那时电报局的老照片尽管斑驳,但盛况依稀可见,一溜边拖着辫子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工作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可见当时的电报业务是多么繁忙,盐运生意是多么兴隆。发电厂的大楼尽管没有了机器的轰鸣,但历史的回响犹在耳边。龙江巷的华洋旅社虽然物是人非,但墙上的铭牌告诉我们,民国鼎鼎大名的大律师曾下榻于此,居然是受“盐运十八帮”之托,为他们的利益诉求对簿公堂,那时的盐运工人竟然也会想到依法维权,这个做法就是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这些历史距今也不过是百年左右。时至今日,繁华不再,但十二圩人梦想依旧。他们不甘心沉湎于落日的辉煌,更多的是创新创造,让差点被历史湮灭的小镇再度辉煌。当地的头面人物竭尽全力奔走呼号,既有大手笔的宏观谋划,也有工笔画的精描细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小胜为大胜,十二圩沉闷局面为之一新。文史专家为此不遗余力,他们一头钻进故纸堆里,扒梳史料,试图总结十二圩兴衰沉浮的规律。他们参加盐运学术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讲台上为十二圩重新正名。他们邀请专家学者到十二圩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动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搜集与十二圩盐运有关的文物,办起了盐运博物馆。巫晨先生近年来发的文章、出的书,都在为十二圩殚精竭虑。金小平先生虽年轻,却是十二圩的活字典,绘声绘色地讲解,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工作之余撰写十二圩的文章,无论是十二圩的前世今生,还是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无论是文物的新发现,还是史料的新披露,都放在自己开的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令人欣慰的是,当地的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很支持,这也许是巫晨、金小平等当地文史专家能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十二圩地处江河交汇处,能够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有一席之地,他们也是铆足了劲的。经过几年努力,历史肌理清晰了,街巷的历史沧桑感可感可知;文化传承有望了,文物史料的整理头绪清爽;社会参与强化了,凡有利于十二圩重振辉煌的工作都得到支持。所做的一切,都是想通过场景再造,使十二圩成为江河交汇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由此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风景怎样更有“钱”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戏法人人都会,各有巧妙不同。吸引更多的人到十二圩旅游,留下消费,带走愉悦,得有点门道。中国不缺古镇,千镇一面的旅游,人们早已厌倦,拿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招徕人得动脑筋。别人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鉴,但更应有与众不同的门道。文化始终是拿魂的,保护传承利用的“三部曲”得会唱,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传承,找到利用的门道需群策群力。

美食似乎是首选项。迎春酒楼的早茶闻名遐迩,在当地的名声绝不亚于富春、冶春,即使在今天,虽然没有城市的客流做支撑,但生意红火也不是吹的,真材实料,手工制作,原汁原味,还是能慰藉乡愁的。本地人以请人到迎春酒楼吃早茶为荣,外地人慕名而来,就是为尝一只蒸饺,吃一个包子,叉一口鱼汤面。十二圩的美食又何止一个早茶,“十二圩茶干”早已耳熟能详,“洲八样”也完全可以成为响亮的品牌,如何合理规划,有序推进,让“十二圩美食”成为旅游响亮的开场锣鼓,值得期待。

文化名人是挡不住的魅力,且不说章士钊为“盐运十八帮”仗义打官司的传奇佳话,就说一个黄质夫就让人瞠目结舌了。黄质夫在《自传》中写道,“一八九六年的春天在扬子江一个小小的市镇——仪征十二圩诞生了我。”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民国历史人物,可惜他湮没在十二圩的街巷里,只有几行无关痛痒的介绍。“五四”运动后,大批仁人志士为传播真理、开启民智,各展所能,大多践行教育救国。现在提到晓庄师范,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其实还有一个黄质夫,也是发展乡村师范教育的先贤,在全国也是名噪一时,为时人所敬重。前后20年,他跋山涉水,创办过界首师范、栖霞师范、湘湖师范、贵州师范,其“生活教育”理念至今仍散发出不朽光芒,“乡村学校化、学校乡村化”的主张依旧还有参考价值。作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之一,我们应该反躬自问,黄质夫先生的乡村教育理念,我们发掘得够吗?令人欣慰的是,十二圩已着手在龙江巷修建黄质夫乡村教育史迹陈列馆。把黄质夫的故事讲好,对当下的乡村振兴意义不言而喻,对莘莘学子进行乡贤教育,对乡村旅游提升文化品位,对外地游客增强文化吸引力,更是一个值得开采的富矿。

老镇依然有值得怀念的地方。电报大楼、发电厂旧址、华洋旅社等历史建筑,有着讲不完的故事。鱼骨架老街巷流传的千年传奇,如能融入时代价值,运用新媒体传播,足以调起大家的好奇心,产生百闻不如一见的冲动。盐运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因其独特性,不但专家学者会来考察研究,而且旅游者也会产生看稀奇的冲动,使博物馆成为引流的优质旅游资源,由此撬动板结的旅游市场。站在盐运码头的青石板上,恍若穿越繁华的过往,遥想十二圩舟楫竞渡、樯帆林立的盛景,情不自禁地为好地方拍手叫好。扬州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旧址,让大家好奇追问党组织为什么首先在十二圩建立,恽代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传播真理的感人事迹,使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镇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多着呢,关键看能否提供优质文旅产品,为社会各界喜爱。

十二圩文旅发展是一个长线课题,既有策划规划计划的纸上谈兵,也有投资筹资融资的实操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找到门道。纸上得来终觉浅,上述随想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泛议论,是否有效得靠实践来检验。如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兴趣,共同为十二圩发展支招,摸到柳暗花明的门道,让十二圩成为人们非去不可的地方,那也就达到目的了。

(责编:李静晔、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