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京栖霞区:增强综合竞争力 打造“最强增长极”

2022年10月12日08:20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时值金秋,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大美栖霞,正展现不一样的风景。

作为南京面积最大的主城区,经济总量超17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作为人口流入大区,常住人口近百万,城市发展活力热涌。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栖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综合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地区影响力实现显著飞跃,“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转型

筑就发展“硬实力”

9月7日,“数智赋能 共赢未来”2022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栖霞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办。此次“金洽会”期间,栖霞区一举推动8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944.7亿元,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央企华能电厂抢抓“双碳”机遇,建设耦合再生资源环保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阿依瓦设立华东研发总部,加速创新成果落地……一众龙头企业选择栖霞,看中的是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一极。十年间,栖霞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2013年突破1000亿元,2019年迈上1500亿元台阶。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08.88亿元,占全市的10.45%。

发挥稳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实体经济厥功至伟。栖霞的规上工业年产值突破3300亿元。产业布局由“化工支撑”全面转型“智造主导”。LG、博世等“链主效应”持续放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省领先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天加环境科技、冠石科技等一批跨国公司总部、“隐形冠军”企业不断成长,工业高质量增长的全新动能持续增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复函支持南京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江苏省唯一布局建设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行先试区。

栖霞再次站上产业发展风口,得益于其敢为人先的布局。早在2016年,依托国家级经开区的智能制造产业,栖霞区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培育。2018年底,行政区、经开区、仙林大学城联合规划建设中国(南京)智谷,组建覆盖三区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实体化运作,编制《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工作方案》,在7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标准推进智谷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19年起,在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的关心指导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摁下“快进键”,每年引进企业数量、产业产值规模实现了20%左右的稳步增长。

“2021年,实现核心产业收入60.17亿元,增幅33%,规模占据全市一半。”栖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智谷集聚了以微软、英特尔、奇绩创坛、达科信息、极智嘉、后摩智能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截至2021年,栖霞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320余家、新研机构30家,培育和引进独角兽、瞪羚企业68家。放眼全省,栖霞区已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综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之一。

十年砥砺,产业高原起峰峦。栖霞区提出,要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原动力。发挥驻区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孵化载体成熟优势、现代产业基础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中国(南京)智谷建设上,今年全年新引进人工智能项目50个以上、新孵化人工智能相关项目100个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突破80亿元。

“有凤来栖,霞满天下。”这一招商推介上的高频宣传语,正从美好愿景走进现实。在科创载体布局上,全力打造栖霞高新区、新港高新园等重点科创平台,建成优质科创载体超500万平方米,构建仙林大学城、G312产业创新带、南京经开区“一城一核一带一区”创新发展格局。在人才培育引进上,服务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举办“栖”待“宁”来、“栖”创未来、“栖”迹之旅等引才活动,鼓励高校院所引进培养更多“高精尖缺”领军人才、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打造栖霞高能级人才载体。聚力打造优质选才平台,放手把识才的“话语权”交给市场。栖霞区连续5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打响了“创栖霞”赛事品牌。以赛代评、以赛引才,近百个人才项目成功落户栖霞。

城市进击

崛起强劲“增长极”

2020年,浦仪公路西段建成通车,市民从浦泗立交到八卦洲枢纽仅需15分钟;2021年,312国道快速化改造主线通车,市民从龙潭进城一路没有红绿灯;今年底,地铁1号线北延、7号线北段将建成通车;2023年,和燕路过江通道开通;2024年,仙新路过江通道通车……

重大基础设施引擎声隆,推动栖霞城市拓界跃升。“十三五”以来,栖霞区是全市城建投资强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这一轮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中,栖霞区整建制拆除16个社区(村),动迁面积超520万平方米,为新一轮城市和产业发展腾出了广阔空间。栖霞区交通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快速路里程由50.6公里增加到87.4公里。与此同时,该区细化了精品功能片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形成多片支撑、精明增长的城乡发展格局。

本世纪初,栖霞区吹响了城市东进的号角。跨过绕城公路,城市建设重心从迈燕、马群地区走向仙林新市区。而今迈步从头越,跨过绕越高速,以仙林新市区为新起点,往栖霞山、西岗、龙潭方向进发,开始了“第二次跨越”。

从昔日城郊接合部,到如今的东部新中心。城市建设开疆拓土,带来的是庞大的人流、资金流。产城融合催发新动能,消费勃兴正与强劲投资构筑发展双引擎。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为这两次新跨越写下了扎实的注脚。栖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不足20%快速上升至42%,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栖霞山景区入选全国全域旅游十大品牌目的地,华侨城欢乐谷刷新全市文旅地标,新尧新城、马群TOD、 迈燕滨江、栖霞山文旅、仙林新区“五大商圈”影响力与日俱增。龙潭、八卦洲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产业园,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十年间,栖霞区的“沧桑巨变”,是南京城市不断攀升跨越的一个生动缩影和瞩目样本。谋划新一轮的发展,每一个片区都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提升老城片区品质。迈皋桥片区要协调推进荣光达地块配套学校、兴卫三期保障房等工程建设,马群片区要服务好紫金智谷、马群交通枢纽、金马路交通枢纽等市重大项目,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

增强建成片区功能。仙林新市区要积极推动地中海俱乐部、德基商业中心年底竣工交付,新尧新城要确保攀望科技和金茂项目地块年内顺利挂牌出让,新港片区要招引优质品牌企业参与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片区城市功能和空间承载力。

展现新建片区形象。燕子矶新城要推动保障房、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滨江商务区、燕子矶古镇等项目建设,栖霞山旅游度假区要高质量开展栖霞古镇招商和工农路以西等地块出让,青龙片区要致力构建骨干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美丽栖霞形象集中展示区。

从仙林的人文社区、燕子矶的滨江风光,到栖霞山的“城景交融”,栖霞城市开发板块轮动、热力传导。十年间,栖霞已由人们印象中的“城郊接合部”,华丽蜕变成为现代都市新城区。

如今,栖霞的城镇化率达到93.75%,比2012年提高了10.82个百分点。在新一轮发展中,栖霞区确立“西提东拓、塑核赋能、融江发展”的空间结构,放眼宁镇扬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大棋盘,栖霞区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建设都市圈消费中心,抢抓地区人口规模增长和素质提升的窗口期,率先形成辐射镇扬的消费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倍增。

治理升级

营造最优“软环境”

9月27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栖霞区仙林街道作交流发言。砥砺十余年,“仙林经验”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正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一面旗帜。

2010年以来,仙林街道在辖区内推行网格化治理,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 “强党建、优服务、聚合力、解矛盾”,呈现出“党旗红、治理优、生活美”的善治局面。去年底,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学习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经验做法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通知》。栖霞区提出,要认真贯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强力工程”,深入推广仙林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深化“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推进“一社区一案例”行动,今年要强化“一社一品”打造,选树30个社区治理典型案例。

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栖霞区以守土有责、守正创新的使命感,深耕基层治理 “责任田”,浇灌百姓日常的“幸福花”。2016年11月,栖霞区启动“掌上云社区”城市治理模式,这一线上治理平台已成为优化政府部门决策,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的全域治理平台。去年9月,栖霞区成功入选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公布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11月,八卦洲外沙村入选民政部首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个案“盆景”,正在成为可推广的善治“风景”。

治理水平升级迭代,擦亮了栖霞宜居宜业的“金字招牌”。在今年南京“新春第一会”上,栖霞区推出的“无感审批——免审通”服务荣获2021年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优秀案例,并列入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116项任务的第一项。

以“不见面审批”“全科政务”为代表,栖霞区在“互联网+政务”领域砥砺创新,一系列的先行先试让百姓收获了便利生活,企业赢得了改革红利。2017年起,栖霞区先后开发运营“小栖e站通”“小栖e档通”查档终端,栖霞群众在全国各地均可无障碍地在线查阅、利用档案,真正实现了“一地认证、一次认证、一网通办”,彻底解决群众查档“最后一公里”难题。

更多的“栖霞试点”经过总结提升,成为“南京做法”乃至“江苏经验”。早在2017年,栖霞区就打造了南京首家“智慧工地”,实现在线视频实时监控上传、车辆违规不冲洗抓拍报警、降尘量超标雾炮喷淋设备联动。这一智慧工地系统将环保、住建、城管部门日常工作深入融合,实现“三位一体”。平台与环保执法人员的手机、电脑终端连通,让工地扬尘情况尽在掌握。去年,南京实现了在建工地的“智慧工地”全覆盖。

先行先试、锐意改革是栖霞的鲜明特质和闪亮名片。栖霞区提出,要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环境提升、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八个方面持续放大优势,创造更多特色。今年将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全力做好“一区一特色”项目,再破解一批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增创栖霞“放管服”改革优势,再创一批社会治理亮点品牌。

栖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正创新,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环境,要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标尺”,打造营商环境最硬内核,构建智慧政务最强支撑,实现服务企业最高效率,切实以营商环境“高水平”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民生普惠

倾力百姓“幸福感”

“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燕子矶片区的华丽转身,是栖霞区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践行“两山”理论,全力做好长江大保护,从背靠长江到拥抱长江,生态绿廊守护民生福祉。

2010年起,以全市成立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契机,栖霞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环境整治,燕子矶片区关闭搬迁各类化工企业404家、整治拆除沙场码头101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工业码头变身生态岸线,江畔崛起宜居新城。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2020年在南京主城率先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2021年国省考、省控入江支流断面全部实现消劣达Ⅲ。曾经的“五彩河”——北十里长沟西支如今水清鱼跃、岸绿景美,成为全市水环境治理样板。

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发展内涵,打开了“流量密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栖霞区常住人口98.78万,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十年增长53%,是南京市人口净流入最多的主城区。

近悦远来的“栖霞现象”背后,是该区呵护民生温度的持续发力。多年来,该区坚持每年把8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服务。“十三五”期间,建设了65所学校,引进了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名校资源,新建学校数量全市第一。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新开发片区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让“名校”多点开花、全域覆盖,切实满足了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聚集,2013年5月开始,栖霞先后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签订战略协议,坚持政府搭台、医院唱戏,向三级医院购买服务,探索具有栖霞特色的医改路子。栖霞区获评“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区县”,“院府合作”入选2020年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栖霞户籍人口中老人占比超过20%,如何做好养老服务?栖霞区完善“政府+市场”运作机制,公建民营双轨并行,在率先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圈”的基础上,构建起了“高端选择多、中端特色明、低端服务好”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2019年荣获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2020年,被评为“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2022年,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

“在疫情冲击和经济承压的特殊时期,要更大力度破解民生难题,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栖霞区提出,今年要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6所,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5所,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100%达标。加快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泰康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保障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新院区交付使用,启动栖霞医院异地新建、燕子矶新城医院建设。

靶向聚焦民生需求,立足全市人口净流入大区地位,栖霞区把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作为重要抓手“靶向发力”。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衔接,打造“栖彩颐养”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婴幼儿照护机构“一区一街一普惠”全覆盖。

栖霞是南京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创新研发最有潜力、深化改革最有动力的区域之一,是南京产业集聚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开放发展的先行区,产业基础优势日益彰显,山水城林城市资源得天独厚。

迈步新发展阶段,栖霞“十四五”规划确立了“最强增长极、最美新栖霞”目标愿景,提出“现代化产业强区、国际化创新高地、一体化发展典范、绿色化幸福家园、法治化文明样板”总定位。栖霞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落细落实,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说栖霞

人口集聚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9.74万人,比2012年增长24.3%。2021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93.75%,比2012年提高10.82个百分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栖霞区常住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达39.89%,较2010年六普提升7.95个百分点,比例位居全市前列。

收入倍增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59元,是2012年的2.14倍,年均增长9%,高于全市年均增幅0.4个百分点。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748元,是2012年的2.46倍。

环境提质

2021年,栖霞优良天数达299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81.9%;PM2.5年均值2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创历史最好水平。

配套升级

2021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90所,比2012年末增加46所;小学43所,比2012年末增加14所;中学19所,比2012年末增加4所。(仇惠栋)

(责编:周梦娇、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