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江苏推进现代数字政府建设元年,南京雨花台区如何探索?

顾姝姝
2022年07月06日08:2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图为南京市雨花台区长江流域智慧禁捕指挥中心。人民网 顾姝姝摄

南京市雨花台区长江流域智慧禁捕指挥中心。人民网 顾姝姝摄

14.2公里的长江岸边,在天罗地网智慧巡防体系的保护下,鱼儿成群跃出水面,觅食嬉戏;疫情防控隔离转运中,人员、车辆和酒店接力协作,打造卫生防疫版本的“滴滴打车”;多部门协同构建跨领域、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一张网”,复杂的政府工程管理有了“智慧大脑”……这一幕幕都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动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让数字政府建设有了“任务书”和“施工图”。江苏省政府今年陆续印发相关文件,并提出2022年是全省统筹推进现代数字政府建设的元年。

推进数字治理,雨花台区有先发优势,作为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其辖区内有超过三千家软件企业。近年来,该区依托产业优势推进“智慧雨花”数据底座建设,在打造基础数据平台基础上,先后开发“智慧审计”“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十余个条块系统。

李卫芳介绍安装在堤坝上的振动光纤。人民网 顾姝姝摄

李卫芳介绍安装在堤坝上的振动光纤。人民网 顾姝姝摄

多方发力建设数字政府

三山半落青天外,两桥飞跨碧波间。仲夏时节,在南京长江三桥附近的江边漫步,不时可见成群的野生鱼儿跃出水面。“瞧,这么多鱼,太壮观了!”夏日午后,家住雨花台区的居民谢荣骑着电瓶车路过江边,忍不住停下来观看,“这情景在以前很少见到。”

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启动“十年禁渔”。雨花台区长江禁渔岸线全长14.2公里,属于南京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叠区。如何才能真正守好这14.2公里岸线?

“您已进入长江禁捕禁钓区域,禁止捕捞垂钓!”在雨花三桥湿地公园江豚广场上,偶尔会传来严厉的提醒声。“江豚广场灯塔围栏上装有人体引力装置,触发装置后,指挥中心监控人员就能接到报警信号,锁定并视频抓拍、确定案发地点,应急值守执法人员使用智慧音柱进行语音驱离,并使用监控视频360度扫描全域,确认人员离开。”雨花台区长江禁渔执法中心负责人李卫芳介绍。

2021年4月,雨花台区建成南京市第一个区级长江流域智慧禁捕系统,李卫芳称之为“水陆空”防控网。“在宽阔无遮挡地带设立感应雷达,电磁波探测预警;在树木林立、堤坝等地形复杂地带,安装精准定位型振动光纤,振动感知预警;在人流量较大、有护栏的公园,设立人体引力报警装置;在偏僻、人力难以抵达的监控盲区地带,无人机持续定位自动巡航。”他感叹,“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才有信心说,可以守好长江。”

同样受益于数字治理的,还有雨花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7月1日中午12点04分,雨花台区疾控中心接到次密接人员转运任务,在核实人员身份信息和隔离条件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在“雨花台区智慧转运系统”中派单,随后,任务依次转到街道管理员、网格员、司机和隔离酒店。系统显示,40分钟后,转运任务便已完成。

“今年3月,我们建成了这个智慧转运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雨花台区卫健委规划信息科科长赵金参与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他憧憬着可以打造一个卫生防疫版本的“滴滴打车”。实际运作中,闭环转运平台通过数据信息实时掌握,解决了多部门协作造成的受领任务不清晰、业务链条流转慢、工作不能有效留痕、多头填报表等问题。

产业优势赋能数字治理

谈到系统的建设方,李卫芳颇为自豪,“我们的系统都是由雨花台区本土软件企业建设的。”在他看来,本土企业熟悉雨花的情况,日常沟通方便。不仅如此,智能化系统比较“娇气”,日常运维很重要,“家门口”的企业来维护也更方便。

提到辖区内的软件产业,赵金亦感慨:“区里软件产业发展氛围浓,区领导数字化改革意识强,这也促使我们加快探索智慧医疗工作,依托信息化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

早在2012年,雨花台区就被列入南京市“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试点区。智慧医疗信息平台的搭建,不仅让医疗资源实现共享,也改变了市民的就医体验。“现在我到医院看病,不需要带病历,只要打开‘健康雨花’小程序,点开‘健康档案’,就能看到过去的就诊记录和用药情况,非常方便。”该区居民张美云说。

日积月累的数据沉淀,让雨花台区建立起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为智慧医疗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信息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雨花台区2021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500亿元,约占全市40%。深耕产业多年,让当地敏锐地捕捉到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价值。雨花台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守正创新建设数字政府,全力打造智慧雨花,启动建设区智能运营中心,基本建成智慧雨花数字底座。当年4月,该区又在南京市率先发布智慧政务应用场景。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雨花台区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释放数字化治理新价值,构建数字化治理新生态,“数字雨花”名片越擦越亮,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双向赋能格局日渐成型。

2021年4月,全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工作现场会在雨花台区召开,同年10月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到该区调研,对当地智慧禁捕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去年底,该区智慧审计工作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审计署向全国推广。

顶层设计突破数据壁垒

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底座,对数字政府建设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过去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长期受到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困扰,制约政府数字化转型效能的充分发挥。

雨花台区显然意识到,数字政府建设不是简单地将业务原样照搬到线上,而是要思考如何优化流程、打破数据壁垒。因此,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的完善尤其重要。近年来,该区与华为合作,按照平台设计与条块应用双向推进思路建设“智慧雨花”数据底座,在打造基础数据平台基础上,先后开发“智慧审计”“智慧安监”等十余个条块系统。为确保技术方案落地,2020年以来,雨花台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政府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系统推进工作。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环节多、资金量大、专业性强,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及溯源困难等问题,加强这一领域的数字化治理迫在眉睫。雨花台区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雨花台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联合会审办法》,明确“谁来牵头监督、如何监督、监督什么”。

顶层架构明确后,雨花台区审计中心重点推动数据化、结构化、网络化工作,建成一条整合各审批单位、建设单位、参建单位既有业务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高速信息路网。

文物勘察、用地规划许可节点进展不及预期,用灰色标识;初步设计节点按照时序进度完成,用黄色标识……打开雨花台区工程在线综合信息系统的综合调度平台,一幅“鱼刺图”让某工程各关键阶段的进度一目了然。

政府工程管理更智慧,背后离不开数据结构化工作。“同一个项目资料分散在不同部门,保存形式不一,有时候命名都不一致,给数据调用、对比带来挑战。”雨花台区审计局固定投资科科长校菲菲说,审计中心打造了“工程造价数据库”“固投建设法规库”“合同库”“项目案例库”等4大数据库,对工程关键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审计全过程自动关联调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审计中心陆续打通与相关部门信息化平台端口,实现工程相关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对接。

“随着系统的不断使用,积累的数据越多,将越有利于开展深度分析,发现一些常规监督手段难以察觉的趋势性问题。”校菲菲说。

最令雨花智慧审计系统建设单位负责人感慨的是,在系统开发和营运过程中,需要对接不同部门获取数据信息,区委区政府给了很大的支持。“数据的壁垒是客观存在的。”雨花台区审计局局长尹湘麟也提到,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审计部门牵头,行政审批、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以及各建设单位等密切配合,畅通渠道,克服困难,目前系统总体上实现了一网互联。

智慧禁捕、智慧医疗、智慧审计……产业优势和对发展的前瞻性,让雨花台区较早拥有了将 “数字化思维”融入政府治理全过程的意识。不过,在实践过程中,当地亦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在投资审计数字化转型工作中,虽然区级数据平台已基本贯通,但省市区间基础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未来需从省市层面予以统筹。

值得期待的是,5月下旬,江苏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提到,坚决打通数据共享开放大动脉,大力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

(责编:萧潇、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