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解读大丰农商银行发展模式之五

从大丰农商银行看新形势下地方农商行发展之道

顾姝姝
2022年05月31日17:18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凭借体制及地缘优势,在农村金融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拓展业务、管控风险、发挥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人民网聚焦大丰农商银行,解读其发展模式,挖掘区域农商银行的时代价值。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数字乡村建设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并提出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数字化正当时,从国有大行、股份行到农商行,都在加码这场农村金融攻坚战。

对于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头部农商行,大数据等基础支撑建设较为完善,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线上业务布局、数据治理等转型初级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已进入“数智化”转型阶段。位于江苏盐城的大丰农商银行已在这条路上奋力探索多年,利用地缘优势发力数字化,形成独到的竞争力。

提前探索大数据 筑牢普惠金融根基

数据资产是金融业的战略资产、生产要素。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管理数据的能力,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对于长期扎根农村金融市场、拥有地缘优势的农商行来说,如何在强化线下优势的基础上,以线下反攻线上,最终实现线下线上融合。早在7年前,大丰农商银行就在大数据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大丰农商银行的大数据之路始于2015年。该行用了两年时间,发挥农商人的铁脚板精神走村入户,搭建起区域乡村大数据库,让普惠金融梦想照进现实。

随着科技力量的加持,“铁脚板”时期积累的大数据成为大丰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深厚根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贷款客户数达6.95万户,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82.36%。与此同时,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2021年初净增7.42亿元,增速13.18%。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此,大丰农商银行也早已有所探索。“铁脚板”走村入户带来的不仅是贷款业务的扩面增量,还让更多的老百姓逐渐建立起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破除了内在阻力。

基于深入乡村“整村授信”的经验,大丰农商银行意识到,如何让老百姓方便“贷”又敢“贷”,必须要依靠线上,打造便捷又安全的信贷产品。

与股份制银行给出信贷金额需要参考客户工资、社保、公积金不同,农商行客户大部分集中在乡村,信贷金额不能按照传统模式考量。大丰农商银行通过收集各村农户田亩数、农机数等数据,加入银行信贷系统作为新参数,分析信贷客户的画像,制作数据模型。

大丰农商银行阳光信贷积累的大数据为贷款上手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今,在科技力量的赋能下,“阳光信贷”升级为“金丰e贷”,农户可以线上贷款,从申请到资金到账,最快只需要3分钟。这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线下+线上”双线出击,让大丰农商银行成为当地普惠金融的主力军。

顶层谋划科技金融 打造新型数字化银行

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等多重挑战与压力之下,数字化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银行业也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金融科技资源整合,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科技等因素下的综合实力竞争。然而,与大行、股份行相比,农商行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员占比偏低。

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数据资产管理不规范、数据应用割裂、产品场景较为单一……对农商行来说,这些痛点也客观存在。相比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短板。在业内人士看来,自主科技能力就是短板之一。

中小银行资源有限,而数字化转型领域很广,因此要重视整体规划,找到发力点。从前几年对大数据的拉网式收集过程中,大丰农商银行意识到自主科技能力的重要性,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全面谋划,并投入重金发力金融科技。据统计,自2019年开始,该行科技研发投入累计约1.7亿元。

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盘棋”系统性工程,从组织架构到复合人才的培养都至关重要。现实中,银行传统组织体系中多为以职能为中心的组织架构,条线、部门各自为政、壁垒明显,业务和科技部门融合不够,协同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形成创新合力。

为了打破这一壁垒,在谋划部门整体架构工作中,大丰农商银行设立科技信息部,并按照职能结构将其划分为软件开发中心、运维管理中心和科技管理中心,在后端建起一道科技屏障。同时,该行还在前端零售业务部设立产品研发部,打造一支既懂科技又懂产品的研发队伍。“用通俗的话讲,产品研发部按照要求来‘画图纸’,科技信息部负责‘盖房子’。”该行科技信息部副总经理卞毓彬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敏捷转型,建立起前端营销人员和后端科技部门的桥梁。结合客户和业务需求,将技术用到实践中。比如前端客户经理反馈给我们关于产品的建议,我们会适时调整并提交科技部门。”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刘来山介绍,通过在前端设立产品研发部,将科技人才向前端输出,可以避免出现后端不懂业务,前端不懂技术的情况,使产品更精准、更有吸引力。

对大丰农商银行而言,尽管总体规模不大,但在科技上的投入可谓大手笔。这一做法带来的成效之一便是风险防控智能水平显著提高。“借助科技,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内部经营发展状况,并提前预判风险的出现,风控不是‘119’救火员,而是要成为天气预报员。”该行风险管控部负责人盛冬梅表示。

锚定建设新型数字化银行的战略设想,大丰农商银行通过顶层设计,让科技真正赋能业务发展,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一方面,我们建设高效、协同的营销管理平台,打造贯穿前中后台的资源配置、流程审批、过程管控、风险控制等闭环有序的数字化营销管理作战体系;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发上线80多种贷前准入和额度测算模型。”卞毓彬说。

广泛布局场景金融 构建开放式生态圈

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互联时代,农商行可通过“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融合,进一步融入生活场景、商业场景、社区治理等,实现金融数据与政务数据、商业数据的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触达“C端(个人)+B端(企业)+G端(政府)+F端(同业)”的多场景、开放式生态圈,构筑起竞争中的“护城河”。

大丰农商银行也早已布局生态圈的打造。聚焦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该行大力发展场景金融,通过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宽支付结算渠道、运用积分权益等创新举措,营造起一个有区域特色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提升银行获客能力的同时,也为大丰居民和商户提供了更多便利。

实体商户受到市场冲击经营遇到困难时,需要打开营销渠道。大丰农商银行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APP建立快销品营销渠道,将商品与客户对接,让客户以更便利的价格获得优质的商品。

据统计,在盐城大丰区,70%的商户使用大丰农商银行的收单二维码收款。该行为此已累计承担手续费超1亿元。重金投入既是着眼生态圈的构建,也承载着该行打造普惠金融的初心。“我们正探索打造场景金融新模式,以此加深农商行与小微商户生意圈、生活圈的链接,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客户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需求,让普惠金融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大丰农商银行网络渠道部总经理宗慕说。

不仅如此,在盐城大丰,有一张帮助居民开启衣食住行新体验的“金融钥匙”,这是大丰农商银行在当地代理发行的社会保障卡,其服务场景涵盖医疗、教育、旅游、交通、校园等众多领域。目前,该行代理发行社保卡72.6万张。

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大丰农商银行在场景金融、社区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开展跨界创新,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生产、商业、政务等场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型“生态圈”,这将为其长远发展蓄力赋能。

(责编:王丹丹、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