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江苏省政协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2022年05月25日07:17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在我省各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5月23日,省政协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16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创新创业人才代表一起分享学习体会,为我省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共筑人才创新高地提出意见建议。

心系祖国,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国家和民族始终是中国人的“根”与“源”。近年来,我省众多海外留学人员更加积极回应祖国召唤、投身国家建设,把个人奋斗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留学报国光荣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封信凝聚着我们留学归国学者的真情实感、肺腑之言。”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副秘书长姚远参与了给习近平总书记联名信的初稿起草。“我们要秉持全球视野、坚定家国情怀,按照总书记回信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的学术成果增进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以平生所学回报祖国、建设家乡是我们的初心,更是使命。”作为我省首届特聘教授归国执教的省政协常委、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敏洁表示,“学习总书记的回信,更真切地感受到心系家国、做祖国最需要的工作,是每一位留学归国人员的应有之义,是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必由之路。”

“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所获得的成长和感悟是留学阶段无法比拟的。”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婧婧表示,要多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牢牢树立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取向。

“在海外留学工作的几年,响应祖国召唤一直是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心中一团不灭的火焰。”目前担任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鲁春辉,2015年辞去海外高薪工作,回国组建团队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我们将整合科研平台优势,开展针对性和储备性研究,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将海外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带回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南京市浦口区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任鑫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珍惜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机遇,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先行军。

接续奋斗,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再创佳绩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要矢志科技创新,勇攀科学高峰,努力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归国青年之所以‘归’,是因为心在这里,深深扎根在祖国广袤土地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务委员、研究部主任李婧的一句话,道出现场许多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心声。“越是关键的、核心的技术越是买不到。每一层材料都自己产、每一个芯片都自己做、每一套系统都自己去集成……我们希望,用自己这颗充满着热血的赤子之心,讲好中国天文学故事,绘制中国人自己的炫彩星空!”

“作为一名南大人,尤其是留学归国人员,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省政协委员、省侨联副主席仲盛说,“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突破科技封锁、致力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当代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科研团队将加强与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在隐私保护技术等方面合作,全力以赴为国产互联网应用走向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赵涵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我们要抓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作为从事低维材料与低维物理方向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从总书记的回信中,我更觉身上有着沉甸甸、义不容辞的责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高力波表示,将聚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全力开展基础研究,以实际行动贡献智慧力量。他也期待我省尽快制定完善相关基础研究政策,加强基础研究项目资金投入,有效引导由“基础”向“产业”的蝶变。

齐心协力,共筑江苏人才创新高地

留学归国人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目前,在我省工作生活的科技新侨超过10万人。围绕最大限度激励留学归国人员将个人梦想融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壮阔奋斗之中,让更多“千里马”在我省创新创业竞相奔腾,与会人员在交流互动中积极建言献策。

南京市政协委员、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羽表示,如何加强海外人才招引是他履职中重点关注的领域。他建议,制定完善我省海外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才跟踪评价机制。在市场化配置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同学、同乡、同事等“海外人才网”作用,推荐、吸引更多符合条件和实际需要的海外人才来我省创业就业。

“以事业聚人才、以特色聚人才,搭建好平台才能更好引才、聚才、留才。”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伟提出,要对标国家实验室前期建设,重点打造培育我省省级实验室,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专业人才加入。

在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金辉看来,吸引人才需要统筹考虑人才价值如何体现以及人才需求如何得到满足的问题。“建议在重大科技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尊重和褒奖,优化科研评价机制,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崇尚创造的氛围。”

“以医生为例,临床问题的解决和诊疗技术的推进都可以作为未来对医学人才的评价标准。”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高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提出对人才进行分类评价、拓宽人才评价标准,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的建议。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苗行天下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俊苗建议,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借助社交网站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加强对优秀留学归国创业者的宣传,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来我省就业创业。“宣传引导方面,除展示我省优势外,更需注重引导,让留学归国人员有发展预期和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常焜提出,要做好“育才”保障工作,通过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让留学归国人员的科技成果逐步市场化、实体化的同时,也有更好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海创岛科技园总经理徐振凯从多年个人创业经历中切身感受到,我省的产业生态特别适合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型企业发展。“当前正处于硬科技技术人才第三波归国创业机遇期,要提供更加精准的科技服务,搭建既有城市特色又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品牌人才建设和培育平台,形成对海归留学人员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江苏。”

□ 本报记者 方思伟 通讯员 朱筱毓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