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解读|南京鼓楼区何以跻身“创新百强区”榜单TOP20?

马晓波
2022年04月20日07:48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立志打造“‘全域创新’先行示范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活力中心”的南京市鼓楼区,在一份以创新为考量指标的全国性榜单中崭露头角。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鼓楼区位列全国第20位、江苏省第3位。

修整一新的北京西路72号院。朱岩摄

“背水一战”的老城区

以1%的面积,贡献了南京全市近12%的经济总量——这是2021年鼓楼区在经济发展高质量方面的作答。近年来,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超15%的速度“拔节”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翻了两番。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这个老城区的“背水一战”。

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老城区,这里有最浓的烟火气,承载了最多的集体记忆,集聚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南京亦是如此,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历经40多年城市化进程,老城区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瓶颈制约。

一方面,在各种新城、新区的挤压下,老城的既有优势被不断稀释;另一方面,老城区自身空间不足和功能衰退的短板不断被放大,人口流失、产业外迁、项目支撑不足。面对多重不利因素何以破局?南京鼓楼区的重要解法是“创新”。

自2018年以来,鼓楼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头号工程去抓。2021年,更是将“全域创新”作为集全区之力推进的一件大事。区党代会明确,要在单位面积产出和地均贡献上求突破,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80件,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达41亿元,总体建成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

在此背景下,鼓楼区直面空间问题,向存量空间做增量文章,一批批零散、低效能的载体资源不断被激活。眼下,在当地的街边巷角,包括万谷硅巷、智梦园硅巷、红五月硅巷在内的多处科创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聚沙成塔、攥指成拳,它们凝聚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强劲磁场。

南京云思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智能垃圾分类的科创型企业。2021年3月,云思顿迁至万谷硅巷。“我们看中的就是这个载体中的产业配套和创新活力。”该公司总经理云曙先介绍,作为产业链下游生产终端成品的企业,他们需要常常与机械、电子、软件多种类型企业打交道。入驻这里后,万谷硅巷有对应的经理来主动帮忙对接相关企业。“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到人才安居,乃至子女入学,我们都享受到了鼓楼区专属管家VIP式的全程服务,为企业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说。

北京西路72号院系原中央国画院旧址,在做好建筑保护的前提下,鼓楼区进行了出新,为老建筑赋予创新因子。不久的将来,由中广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市科学技术局、鼓楼区政府四方联合打造的“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将在此处投运。多方将通过开展科技合作、设立创投基金、示范推广应用、建设研发基地等方式,促进国内外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领军企业、优秀人才、优质项目在鼓楼区集聚,进而打造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研发创新高地。

南京邮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采样点做培训。受访方供图

深挖高校这座“富矿”

日前,南京大学正式发布了2022年度本科招生问答。相关内容显示,今年起,该校本科新生将全部入住鼓楼校区学习、生活,在完成一年级大类培养后,后续再根据专业分流至各校区相应学院。据了解,包括南京大学在内,鼓楼区域范围内有7所高校位列教育部等三部委评选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如同高校重新审视老城老校的价值,老城同样越发在意高校这座“富矿”。

事实上,高校有载体,有人才,有技术,是最好的创新“合伙人”;但想要撬动高校留在主城的资源,双方同频共振,仍存在待解难题。在鼓楼区,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成为加强校地融合的“粘合剂”。

4月9日,南京浦口区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疫情控制组组织了一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信息系统培训会,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自动获取人员的核酸检测记录,从而找到未检人员。从使用效果来看,应检尽检的区域完成率从原先的80%提升到了98%,而工作人员的报表统计工作则减少了80%。

实际上,这套系统便是鼓楼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成果。据了解,产品的研发企业是当地新型研发机构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这家新型研发机构从2020年成立以来,先后研发了5G技术的智慧疫情防控系统、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鼓楼区疫情分析及管控平台在内的多款产品,普遍应用于医疗救治和社区排查一线。

据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郭永安介绍,在南京邮电大学校内同样有一所“边缘智能研究院”,不同的是,校内研究院专注于理论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而校外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创新、应用创新、示范应用与技术转移,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采取类似模式的,还有入驻万谷硅巷的江苏禹治流域管理技术研究院,其依托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主要承担河海大学产学研转化任务。研究院副总经理沈文萍说,目前研究院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省水利厅、南京市人才以及专项项目四项,在长江采砂船智能监测等方面颇有贡献。

“扩大鼓楼‘校友圈’凝聚力,还在于发力校友经济。”鼓楼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留住高校中的这批“身边的人才”,近年来鼓楼进一步完善引才体系,同时加快了南大、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周边的微改造、微更新、微装饰、微提升工程建设,打造能够吸引年轻人群生活、学习、娱乐、工作的活力街区,通过强化城创融合、科创融合及产才融合,让全区推动全域创新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