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南京重回全域低风险:防疫不松劲 稳中求进再加劲

2022年04月07日07:28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防疫不松劲 稳中求进再加劲

4月6日,南京人的苏康码“摘星”——南京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面对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南京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防控、稳生产、保民生,不麻痹,不松劲,做好双统筹,稳中求进谋发展。

创新打“硬仗”,抗疫更“硬核”

本轮疫情以来,南京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嫁接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消杀产品,科技抗疫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频出“新招”。南京市工信局加大疫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产品供给能力,并先后对外发布两批“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产品清单”……

面对传染力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核酸筛查仍然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3月10日至4月6日晚9时,全市核酸检测采样数9160.1万份。

“秦淮区即将开始第六轮核酸检测,请您及时到附近检测点采样,我们随后还会发短信给您提醒……”前些天,很多居民都收到类似的核酸检测通知电话和短信。这背后其实有个“数字人”——来自雨花台区软件谷的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产品应用AI智能语音交互技术,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代替人工外呼,实现24小时、大规模、高速、精准通知触达,极大提升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及政策宣传等效率。董事长司马华鹏介绍,外呼电话接通率达84.22%,日服务最高可触达近1000万人。

发挥软件信息产业优势,南京市工信局先后对外发布的两批“科技赋能疫情防控产品清单”,按照场景分类,包括智能语音类、隔离类、区域智慧防控类、快速核验通行类、智能云广播类5类场景17项产品。

“体温36.2℃,绿码,请通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安全可信、不可篡改的优势,将查验“三件套”简化为“一码通行”,极大方便了居民通行和人员管理。这个战疫“小帮手”,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的金宁汇科技,名叫“链通万家”微信小程序。它还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完成日常体温上报、隔离人员物资申请等事项,信息直通社区和街道。

3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南京诺唯赞等首批5种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投产上市,南京连夜组织完成该产品的采购配送,投放给全市中小学、零售药店;在南京供电公司,配网调度管辖线路多达4400余条,“石城鹰眼”如同一位全能老练的“监控员”,快速精准定位故障;溧水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各大通信运营商沟通协调,流调工作电话有了来电名片,便于亮明身份……

将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主导产业优势与疫情防控无缝结合,南京通过科技赋能,实现24小时、大规模、高速、精准通知触达,极大提升信息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效率,让抗疫变得更加“硬核”。

项目“不断线”,招商“不断档”

近日,江宁药谷核心区天印健康创新园项目工地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1500多名建筑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紧张有序作业。项目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所有工人分餐就食、每日测温,并对所有场所开展消杀。

“重大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南京坚持防疫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工地实施闭环管理,市建委专门成立服务专班,对接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摸排企业困难,帮助解决渣土外运、水电气管线迁改、竣工验收、消防审验等问题,按照“一地一策”原则,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序时推进。

项目推进“不断线”,招商引资“不断档”。3月28日,南京建邺建信立邺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云端”举行,签约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这是省内首只政府引导、银行参与管理的市场化母基金,将重点支持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优质子基金和项目,为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抓经济发展不动摇。南京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招商人改“面对面”为“屏对屏”,由“敲门招”到“网上联”,变“见面签”为“视频签”,项目洽谈通过线上洽谈、云上签约的方式持续推进,为后面迅速启动招商工作储备充足“弹药”。

疫情之下,众多中小微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各种压力。南京迅速出台“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助企纾困20项举措。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南京市本级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纾困帮扶资金不低于2亿元。据测算,通过减轻税费、发放补贴等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预计可为市场主体减负450亿元左右。

统筹发展,两手齐抓,离不开靠前服务。江宁滨江开发区派驻250多名“公方经理”下沉一线,在加强防疫督导的同时,保证企业货物进得去、出得来。建邺高新区“小莫”服务专员以楼栋为单位,通过线下“扫楼”走访和线上微信平台,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发展“有活力”,经济“添动力”

“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干事劲头也愈发强烈。”近日,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生态合作部经理张涛舒展了眉头,“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争取与南京本地开展更深入的应用场景合作。”这家致力于自主创新研发,深耕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水务等重点项目的企业,正在广泛开拓市场。

南京本轮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立即根据相关防疫要求做好防控。3月21日,公司全员居家办公直至25日。“人员不离线,业务不断档。”连着5天,张涛一如往常般忙碌,与合作对象“云端”聚首。“每个人都攒着一股劲。”今年1-3月,该公司销售收入预计1.8亿元,同比增长约28%。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通过云办公统筹防疫和发展。这家企业所在的浦口高新区,目前已集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企业900余家,进入近日公布的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名单。

写字楼里,各项业务纷忙,田间地头也一派火热景象。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位于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的南京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开展新一轮水稻育秧。开阔的田野里,传来育秧碎土机作业的轰鸣声。

早在2月份,该公司负责人陈骏就已经做好了春耕准备,肥料、稻种、育秧基质、植保用药等已基本备全。也正是这个“好习惯”给他省去了不少麻烦,“受疫情影响,生产资料的配送、价格都会出现不同变化,做好提前量,我们能够顺利按计划开展工作。”

在高淳区,受疫情影响,一度有数十万斤竹笋滞销。该区多措并举开辟绿色通道,打通销售渠道,把竹笋带出竹林。“不打无准备之战”,一系列精准助农措施,推动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 本报记者 李凯 鹿琳 胡明峰

(责编:萧潇、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