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南京溧水蜗居大爱:女子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养母

2022年03月30日14:46 | 来源: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标题导航

凌晨4点,万籁俱寂,家住溧水区和凤镇吴村桥村的计竹华已起了床,做早饭、收拾屋子,忙里忙外。6点多,养母房里传出了动静,她敲了敲门走了进去,帮忙穿衣、喂饭、捶背揉肩、洗尿布、擦洗……一家四口挤住的20平方米空间里顿时热闹起来。

自养母瘫痪以来,这样的日子,计竹华已坚持了6年。“是养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理应尽己所能孝顺奉养妈妈。”她说。

因对养母不离不弃的关爱与照顾,计竹华家庭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她本人也于去年当选“江苏好人”。

“是养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986年,刚出生4天的计竹华被送到了溧水区和凤镇居民计福至家中。她体重不足3斤,哭声十分微弱,奄奄一息,计福至和妻子姚金美决定留下她,取名计竹华。

这对善良的夫妇有一个亲生儿子,可他们对待收养的女儿比对亲儿子还亲。尽管家中条件不好,但别人有的她一样不落,有好吃好用的也都先给她。

天有不测风云,12岁时,时年48岁的养父身患绝症去世;两年后,年仅22岁的哥哥也骤然离世。

哥哥离世前,告诉了计竹华她的身世,并嘱咐她照顾好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计竹华傻了,泪如雨下。

“是养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计竹华说。她牢牢记住了哥哥的嘱托,从此对待养母更亲了。

全家齐心,帮养母闯过“鬼门关”

2016年7月10日,姚金美因为突发脑溢血被送去医院。

医生告诉计竹华,姚金美大脑里全是淤血,病情十分严重,能不能抢救回来尚不确定;抢救回来了,也很可能成为植物人;即使没有成为植物人,长期瘫痪在床也是大概率事件。

抢救还是放弃?这个难题摆在了计竹华面前。

抢救需要一大笔钱。计竹华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丈夫一年到头全部收入只有几万元,她在当地服装厂打工,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

这时,一些亲戚劝计竹华,作为养女她已尽心尽力了,就算放弃也没有人会怪她。

可是,计竹华下定决心,她哀求医生:“她是我妈,请你一定要救她!”丈夫也支持妻子:“要救!钱不够我们去借,我们还年轻,将来慢慢还!”

一家人达成了全力抢救的共识。最初8天,姚金美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一天医药费1.5万元。

家里没有这么多积蓄,计竹华的亲哥哥得知后,拿出钱支持妹妹,哥哥的同学也发信息给她,主动借钱。在大家帮助下,医疗费难关终于渡过了。

第一次手术比较成功,计竹华稍稍舒了一口气,没想到接下来几天,养母发起高烧,脑血管一直溢血,生命再次亮起红灯。

医生说可以用具有凝血功能的进口药,但不能保证有效果,而且进口药很贵,不能走医保。“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愿意试一试。”计竹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在连续三次用进口药后,脑出血止住了,但养母还是持续高烧。计竹华守在病床前,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地帮助她物理降温,高烧终于退了,但养母还是昏迷不醒。

7月盛夏,计竹华忙于照顾养母,无暇照看9岁的儿子,她干脆让孩子把“床”搬进医院。就这样,计竹华一家三口一人一把躺椅,在病房里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夜晚。

“妈,豪豪来看你了,如果你听得到,就握紧豪豪的手。”一有空,计竹华就拉着姚金美最爱的外孙在病床前呼唤她。一次,儿子声声唤“外婆”时,姚金美的手指突然动了,一行泪沿着她的眼角流下。计竹华当场哭了出来。

用余生不离不弃来报养育之恩

若干天后,姚金美被救了回来,只是,她再也不能站起来。

出院后,养母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自己不能吃饭、穿衣、洗漱……计竹华把这些事全包了。她辞了工作,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操持家务,忙老人、忙儿子、忙一家人的各种家务。

冬天还好,进入夏天后,为了保持养母身体清洁,计竹华每天都要给她擦洗一遍,半个多小时忙下来,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全身都是汗。

随着时间推移,养母病情越来越严重,情绪也变得失控,刚吃完饭就说饿,饭喂到嘴里就吐出来,还会无缘无故地漫骂。

计竹华没有丝毫不耐烦,一遍一遍耐心安抚,眼里都是疼爱。

喂饭、换尿不湿、翻身……自养母瘫痪之后,计竹华一家人一直蜗居在仅有20平方米大小的养母家中,尽心尽力照顾她。

计竹华总说自己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大恩大义,但她清楚是养父母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养育之恩,我一辈子都还不清。”她总是这么说。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