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评论

站在古城向未来

金沙人
2022年02月10日11:02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古城无疑是扬州的骄傲。四十年前,她与北京、西安等伟大的城市一道,跻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行列。消息甫出,扬州城沸腾了,市民们无不欢欣鼓舞,倍感自豪;全中国关注了,大家不约而同探究,扬州获此殊荣的独特密码;专家们高兴了,他们高度认可扬州历史文化,深感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大有可为。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申报的场景历历在目,紧张的心情记忆犹新,成功的喜悦挥之不去。放眼古城,变与不变、为与不为的变奏曲始终扣人心弦。变的是保护利用的理念与时俱进,不变的是为民造福的情怀慎终如始;为的是原住民生活改善、多样化文化保护与传承,不为的是大拆大建、损毁古城风貌。一度时期,全国古城开发风靡一时,扬州不是跟风逐新,而是冷静坚守。正因为头脑清醒、头绪清爽,专家学者的意见成为决策依据,居民生活需求成为工作指南,法律法规成为行动约束。即便当时对古城变化不大而有想法的人,今天也引以为荣。

东关街。庄文斌摄

是啊,东南沿海地区保持最大最好的古城就在扬州。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古城是扬州文化最大的IP,这里面有传承至今的活态文化,有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有常悟常新的发展智慧,有风云人物的历史遗存,有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有沉浮起伏的社会变迁……她让我们受用无穷。

东关街俨然商业文化的当代表达。人流熙熙攘攘,门店鳞次栉比,业态包罗万象,文化隐现其中,中国十大文化名街名不虚传,游瘦西湖,逛东关街,成为外地游客来扬观光的绝佳搭配,扬州美食、扬州工艺、扬州戏曲、扬州园林、扬州风情,一览无遗。不长的一条街,枕着奔腾不息的古运河,依托静默不语的东关古街,摸着气派非凡的古城楼,由东向西,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无形之中成就了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皮市街文创集市。朱轩卿摄

皮市街历史上因皮毛生意兴旺发达而名垂青史,商贾云集的模样依稀可见,遗存的古迹足以证明往日人们生活的富庶,但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其文化范。这条街尽管以生意闻名,但耕读传家的传承一直不断,文人辈出的现象一直延续。古代姑且不谈,现代的扳着手指也数不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让“自称我是扬州人”的他名闻天下,朱自清纪念馆至今仍是大家膜拜的文学殿堂。耿家巷里传奇多,走出了新中国的国医大师耿鉴庭,悬壶济世功德无量,著书立说薪火相传,心系家乡时刻不忘。其子耿刘同传承好家风,学成好手艺,在园林艺术方面造诣颇深,对家乡一如既往关切,曾参与鉴真纪念馆壁画制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将珍藏在北京的廿四桥风景图复制给家乡,使得廿四桥景区复建,为瘦西湖平添一大文化美景。扬州文坛的丁家桐、许少飞等诸先生更是与皮市街共生共长,为扬州文化传承赓续力量。这里现在成为网红打卡地,时尚创意与古风融合,蝶变为年轻人雅集的休闲处,让外地游客惊羡不已。

仁丰里保持着唐代以来的城市肌理,鱼骨架的街巷分明可见,前店后作的传统经营方式一目了然,毓贤街的千古传奇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曾几何时,年轻人相继搬出,老年人苦苦坚守,私搭乱建成风,凋敝寒酸目不忍睹。近年来的“留改拆”,恢复了古街巷昔日的模样,文创集市逐步成为地标,文化民宿俨然自成一景,网红食品悄然成为时尚,阮家祠堂、文选楼、旌忠寺等文化景观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激发他们探寻古迹的兴趣,增强他们创新创造的活力。格桑花的文学阵地、大慕的老照片、非遗大师的木偶展演、大学老师的木工制作等等,让古老的街道重新焕发生机,市民的烟火气让文化更加丰富传神,文化的活力吸引了年轻人回流,生活生意让古街巷生机盎然。

仁丰里。资料图片

站在古城,我们心存感恩,先人馈赠遗存的古城,让我们有了拿得出手的金名片。我们在享用古城的同时,不时在追想,再过几百年,我们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城市,后人又会怎么评说我们。时代担当激励我们奋发有为,甘为后人栽荫凉,用今天的创新创造泽被后世,而不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让后人笑话;用明天的辉煌业绩,激励后人,而不是乏善可陈,一无是处,让后人诟病。

站在古城向未来,就是站在历史的风口上,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己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古城中汲取智慧营养,与人民同甘共苦,以拥江而立的姿态,跨江融合的状态,向海图强的心态,一起奔跑着向未来。

(责编:张妍、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