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有实招,才能过好年
农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期盼也越来越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过好年、好过年,各地群众格外关心,各地政府也需要倍加用心。
过好年的前提,首先在于安全、健康,尽量减少疫情的影响。目前,多地提倡人们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其他地方也鼓励大家减少流动、做好防范。因此,不少人都会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也有不少人因在外的家人无法回去,留守过年。不论在哪过年、与谁过年,都带有一定特殊性,而始终不变的应是过年时的温暖、节庆时的美好。
纵然难返乡,年味莫减淡。这对各地政府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方面要全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切莫因疏忽大意而引致疫情波动;另一方面要全心服务好群众,积极采取各类有益措施,保障人们切身感受到喜庆温馨。
事实上,从为就地过年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发放消费红包,到为群众开放景区免费入园;从组织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活动,到鼓励博物馆、展览馆举办各类展览;从为不返乡工人开展暖心活动,到组织坚守岗位员工一起吃年夜饭;从在电商平台上发放消费券,到实体商圈开展营销促销活动……各地区各单位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实惠“红包”、贴心“福包”,给人们打开更多愿意就地过年、能够过好年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用政策留人,才能留到心里;好政策惠及更多人,才能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如同在家一样的温情。
过年虽然暂时有时空间隔,但文化味道不能少、获得感不能少。一些地方已经开动脑筋,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组织“云联欢”、精品作品展播,还有书法、非遗、绘画等展览活动。综合利用媒体传播新技术,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丰富节日文化供给,把带有文化特色与文化底蕴的活动办好办出彩,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为春节这一传统中国年营造带有浓浓文化气的节日氛围。
当然,必须看到,无论在哪过年,无论如何组织活动,都要因地制宜、适当适量、结合地情。考虑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每个地方的情况各不相同,保障群众安全、便利、放心过年,可以提供的“政策红利”也应更加细致、更加精准。一个重要提醒是,过年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过年安排更不能搞“一刀切”。有些地方这样服务群众,有些地方那样惠民便民,彼此可以互相借鉴学习,不必要求“别人这样,我也一样”的效仿。其实,不管是面向就地过年的人们,还是关注留守过年的群体,各地区各部门都不妨多听听群众心声、问问群众需求、看看群众反馈,扎实落实、及时调整,真正把一件件新年“大礼包”送到心坎上。
疫情仍在,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在哪过年,我们都要平安康乐。从每个人响应倡议、遵守规定做起,从每个地方积极作为、为民服务做起,在国人格外珍视的传统节日里,让幸福情感不断升腾、让家国情怀持续翻涌。
守好这一岁,开启新一年。
相关阅读:
人民网评:有安全,才有年味
人民网评:有供给,才有祥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