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京冲击“关键一跃” 打造全球创新之都

2022年01月05日07:38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南京冲击“关键一跃”

创新突破何处发力?南京“新年第一会”给出了明确答案。

1月4日,南京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大会指出,南京的创新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这“关键一跃”需要跨越“四道门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门槛、科技成果转化门槛、人才结构性门槛、领军企业支撑门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南京创新应当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树立更高定位追求。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进而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总目标,突出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主抓手,勇当科技与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

赋能链主企业,

重塑产业创新后劲

去年,南京高企总数预计达8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万家、增长67.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50家。但毋庸讳言,南京产业仍有“大而不强”的问题。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南京独角兽企业17家、仅为杭州的46%,瞪羚企业210家、仅为广州的28%,这直接影响产业创新后劲和竞争力。

重塑产业竞争力,必须做强龙头企业。南京市委在会上发布的“一号文”——《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链主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根据上下游联合攻关、产学研用融合、场景应用开放、生产要素共享等年度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配套企业,构建产业链创新产品应用生态系统。

为了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南京市委“一号文”明确,支持各区(园区)将持有的产业空间向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租让,对符合条件的,允许企业转租或分割转让。

“作为行业内领军企业,将技术优势转为发展胜势、形成现实生产力,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刘加平介绍,近年来,该公司从产值几百万的建筑材料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全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开拓新领域成立“江苏博睿光电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国内 LED 荧光粉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还成立了“江苏博特新材料创业园”、“材智汇”众创空间,成功孵化新材料企业 100多家。链主企业的“能量”可见一斑。

争取更高地位,

打造国家科学中心

南京有53所高等院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在此前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南京地区有24项成果获奖,占全省60%。在昨日的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发布了重大原创成果——该实验室6G技术创全球太赫兹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纪录,赢得全场热烈掌声。“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决定了南京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承担更重责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争取更高地位。”南京市委提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南京这座城市重要的战略取向,要真正体现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性,在全球创新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

“南京是国内外知名的科教名城,但缺少像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滨湖科学城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高地。”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坦言,“有高原无高峰”成为南京在新一轮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中未能占据应有位置的重要原因。

突破口已经找到。南京市委“一号文”对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作出详细部署,将持续支持麒麟科技城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合作,重点培育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平台、开源软件供应链平台、生命科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连云港协同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数字化中心。同时,南京将推动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强化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实验室体系中的作用,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技术集聚区,支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落地建设。

“新年伊始,聚谈创新。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叫做‘坚守’的力量。”中电科五十五所所长梅滨介绍,去年,国家科技部批复设立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市政府和五十五所抓住机遇,成功争取到了南京创新中心落地。这一突破填补了南京此前没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缺憾,更为产业发展布下“先手棋”。

放大磁场效应,

建设全国人才高地

根据最新统计,南京目前拥有在校大学生91.8万人、科技顶尖专家240多名、高层次创业人才3900多名,人才总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坐拥人才富矿,南京更有底气、也更有必要让人才资源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南京市委提出,争创高水平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聚计划”实施以来,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群累计逾150万人,为21.7万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21.1亿元,为9.79万人发放一次性面试补贴9785.6万元,有效地增强了城市“黏性”和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盘点南京的人才家底,总量可观、增量不少,但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顶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呈现“双缺”现象。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南京重点产业链TSI(人才紧缺指数)为1.78,也就是说,1.78个岗位仅1人应聘。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在海内外重点城市布点15个人才驿站,对接南京主导产业、八大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重点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吸引了1000余名硕博士等高素质人才。

南京市委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形成塔顶更尖、塔体更强、塔基更厚的生动格局。战略科学家是需要大力培养使用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推动产才融合的重点,青年科技人才是“源头活水”,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是人才队伍的坚实底座。南京将建立校企“双导师”“定制式”培养机制,让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要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大力造就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确保今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万人。

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打造高水平国家级人才平台 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引才育才的目标。到2025年,南京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40万人,占全省1/4强,关键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工程师数量等人才核心指标要进入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责编:萧潇、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