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徐州贾汪:书写农房改善新篇章 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闫峰
2021年12月30日16:11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大李庄村农房改善项目一角。人民网闫峰摄

从徐州市贾汪区城北的206国道一侧向东,拐入一条新铺的柏油路。路两侧,红叶石楠组成的植物墙为苏北的冬天增添了几分色彩。沿着柏油路再向前走180余米,就到了大李庄村。275栋白墙黛瓦的别墅式民房干净整洁,村内三纵三横的路笔直且幽静,绿地亭台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村庄内。

作为贾汪区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农村社区,大李庄村这几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而这得益于当地农房改善工作。截至目前,贾汪区已实施完成了包括影山村、大李庄村等在内的农房改善项目11个,改善农房近2万户。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农房改善工程又带动该区近1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千元。

以农房改善为依托,贾汪区正在推动产业形态与村庄形态的同步转变,让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新发展。

大李庄村农房改善项目一角。人民网闫峰摄

村庄“颜值”和“内涵”提升了

大李庄村村民周云龙家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且地势低洼。“一下雨,屋里也会被淹。” 2020年,大李庄村被纳入贾汪农村社区型农房改善工程,规划建设一个包括275户住宅的新型农村社区。

2021年5月,一期工程新房交付,周云龙分得了一套175平方米的二层小别墅,旧房换新房,他基本没添多少钱。住进自己精心装修的新房子后,周云龙觉得一切都变了。

在周云龙等村民们眼里,发生变化的,不止是房子和村庄环境。村里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商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也更齐全。

大李庄村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人文等景观要素,结合功能布局,形成了“一带、两心、多点”的景观格局。“农房改善项目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住房条件,还改变了一个村庄的精、气、神。” 贾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鸿鹄告诉人民网,该区在实施农房改善过程中,注重给每个项目赋予一个特定的“内涵”文化符号。

大李庄村的特色是“泉城郊外 桃园里巷”,依托紧靠贾汪城区的区位优势,延伸城市生活至郊外田野,强化桃源仙境的特色,延续田园村落肌理格局,强调“街巷+里坊”等传统聚居形式,最终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

李鸿鹄介绍,截至目前,贾汪区已实施完成了包括影山村、大李庄村等在内的农房改善项目11个,改善农房近2万户,15个旧村庄得到提升改造。

贾汪区打造的城镇型农房改善项目。人民网闫峰摄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节节高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是治标,而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让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治本之策,贾汪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总投资超过12亿元、建有43栋楼房的翠湖嘉苑,是徐州工业园区内整合了屯头村、南庄村等多个村庄而实施的城镇型农房改善项目。前屯头村村民陈军用自己原来283平方米的平房,在翠湖嘉苑换了一套140平方米和一套62平方米的楼房。“这两套房子都和商品房一样两证齐全,按现在的市价算,超过100万元,原来的房子20万都没人要。”个人资产的大幅升值,让陈军格外欣喜。

令陈军感到带劲儿的,还有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前,他在村里跟着建筑包工头到处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不超过5万元。搬入新居后,他和妻子两人先后应聘到附近的企业工作,两人的月平均收入超过7000元。

“陈军现在的生活状态,既是翠湖嘉苑2000多户居民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区受益于农房改善项目村民的一个缩影。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就好业,是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李鸿鹄说,为了实现农民群众在“家门口”能就业、就好业,当地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为群众创造不同的就业模式和渠道,以实现提高收入的目标。

徐州工业园区在农民群众搬入新居后,组织辖区200余家企业吸纳附近居民就业。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农房改善的同时,利用种植的草莓等高效农业作物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据悉,该园区建设了1.7万个草莓大棚,设置了草莓交易中心和销售点,每年采摘草莓的人次达到15万,形成了“高效农业为增收,草莓采摘促旅游”的局面。

“安居还需乐业,农房改善不仅要为农民建造好房子,也要为他们增收致富谋到好路子,在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等方面做好谋划,才能真正让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李鸿鹄表示。 

(责编:顾姝姝、汪峥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