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主航道施工结束 深入水下130米 

2021年11月27日12:26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图为海太过江通道勘察工程示意图。曈暚 摄

 

     11月26日上午10时,随着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第325个钻孔的顺利完成,该项目施工作业难度最大、风险最高、通航环境最复杂的主航道施工也正式结束。在主航道的勘察工程中,取样深度为土层往下110米,加上水深,整个取样管道的长度达130米。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海太过江通道勘察项目部负责人张军杰说,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工程是通道建设的前期基础和关键环节,勘察工程水域江面宽约7.2千米,设置了15个施工分区515个钻孔,总工期约342天,将创造长江水上勘察史上孔位最多工期最长的新纪录。截至目前,勘察施工作业已进行134天,完成施工总量的63%,实现了“施工零事故、人员零伤亡、水域零污染,航道全畅通”的目标。

   据悉,海太过江通道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2025年前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通道位于苏通大桥下游约8公里,南至太仓,北至海门,是国内第一条采用公路、铁路复合型隧道方式穿越长江,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长江南北两岸交通壁垒,推动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推进。

 

图为从江底24余米处取出的土样。曈暚 摄

 

   勘察——深入水下130米取土样

   深埋水下的泥土“重见阳光”。26日,在一艘勘察船上,一堆堆从江下深处取出的样土摆满了甲板。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海太过江通道勘察项目部技术员袁乐介绍,土层勘察主要是为未来的盾构施工提供地理技术支持。“比如施工区域是不是有大石块、是什么样的土质?决定了该用什么样的盾构刀片、什么样的施工工艺等。”

   袁乐说,在主航道的勘察工程中,取样深度为土层往下110米,加上水深,整个取样管道的长度达130米。这样的情况下,勘测船不能晃动,否则很容易引起取样管道破裂。为此,勘察船用了6根锚组成锚系进行固定。由起锚船将锚拖至船外100到200米处进行“米”字形抛锚固定,最大限度保持船身稳定。

   海太过江通道现场工作专班班长万建军说,为了配合勘察船的固锚需要,海事部门为每艘勘察船都划定了一个较大的“真空”区域,并在外围设警示浮,防止船舶误闯撞上锚绳。

   万建军还介绍,勘察工程主航道是长江航道的“咽喉”所在,五股船流在此交汇,航路交错多、通航船型大、通航密度高,日均船舶流量近3000艘次,加之高温、台风、寒潮、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多发,给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和水上勘察作业安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保障——工作专班24小时水上驻守

   为保障勘察工程顺利实施,自7月勘察施工正式开工时,江苏海事局便立即组建海太过江通道现场工作专班,来自各分支局的17名海事工作人员加入专班赶赴监管一线。

   据了解,一个孔位的勘察一旦进入作业状态,48小时内不能移动分毫。在保障过程中,海事专班人员通过“换人不换艇、换艇不换位”的方式,在上下游不间断驻守,确保每一个勘察孔位安全作业。

   同时,为实现岸基、海基的无缝对接,施工区域水上辖区常熟海事局还成立水上交通管理中心、常熟港快反处置中心,将水上现场驻守与岸基应急指挥统筹安排,与警戒维护单位成立联合协调指挥中心,设置海太过江通道现场监控专台,打破数据壁垒和职责边界,形成“人员互融、监管互动、信息互通、安全互联”的监管机制,成功防范化解各类险情110起,有效保障施工水域全时段安全畅通。 

   为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控,海太过江通道现场工作专班结合区位特点,紧抓重点时段管控,提前获悉天气状况,研判台风及寒潮大风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以便组织人员及船舶有序撤场。此外,工作专班还结合船艇特点,紧抓重点船舶管控,每周一次对参与施工、警戒维护的船舶开展全覆盖检查,杜绝“带病运行”,并在监管过程中对核心区内的船舶实施点对点提醒,要求海太汽渡横越航道前严格执行动态报告制度。同时,专班结合内部人员安全,紧抓重点人员管控,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评估考试,确保船员适任;推动勘察施工参与人员实现全员疫苗接种和定期核酸检测,有序推进“加强针”接种;施行人员卡口管理模式,通过佩戴北斗手环实现人员实时定位,确保内部安全。

   施工以来,海太过江通道现场工作专班累计出动海巡艇671艘次,执法人员1402人次,现场驻守约4800余小时,现场发布安全信息约2万余次,开展交通组织2.8万次,维护超大型船舶进出江89艘次,开展重点船舶检查49艘次,排查整治隐患52个,开展人员考试培训490人次。(宇杰 邢乐 曈暚) 

(责编:顾姝姝、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