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兴化市委书记方捷。顾祥忠摄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吹响了未来5年发展的新号角。吴政隆书记所作的报告,视野开阔、思路清晰、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有理念创新、有全局视野、有战略谋划、有具体抓手,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一个高举旗帜、忠诚看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和全省一样,过去五年,也是兴化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抢抓发展机遇、经受重大考验、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聚焦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人文兴市战略,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努力建设繁荣繁华的江苏大公园、人文梦水乡,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进步,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十三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9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7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8.4%。五年来,我们的产业质态更佳,不锈钢产业“淬火涅槃”,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获批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颜值更美,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总数位列全省前列;民生质态更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教育质量持续攀升,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政治生态更优,建立市领导挂钩“六个一”工作制度,创新“向上攀登红旗”“慢进退步黑牌”奖惩机制,市委巡察实现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全覆盖。应该说,五年来兴化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稳、动能更足。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主要指标方面,前三季度多项指标增幅超过预期、超前完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69亿,同比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4亿元,同比增长16.9%;规上工业产值、利润同比增长达38.3%、6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2家;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51%、33.7%、49.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47元、19546元,城乡收入差缩小在1.9:1,总体来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在改革发展方面,园区改革方面,高新区、开发区两大省级开发区围绕“去行政化”,推动人员和资源向招商一线、服务一线集中,目前初见成效。“亩均论英雄”改革方面,严格执行重大平台项目准入标准,完善企业评价体系,用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推进“五未”土地整治,创新实施村级园区改造,预计今年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约4000亩。在社会大局方面,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始终保持“低风险、零扩散”,同时帮助兄弟县市做好密接人员隔离工作。最值得全市人民高兴的是,在吴政隆书记的亲自关心下,我市长江引水工程全线正式通水,156万水乡人民梦寐以求“喝上长江水”的愿望已然实现。
兴化优势在农,特色在水,未来核心竞争力在生态、文化和旅游。这次省党代会提出“里下河地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的战略部署,为兴化未来发展明确了定位、明晰了方向。我们感到,这也是兴化当前及未来应该干、能够干且必须干好的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代会报告要求,在全省一盘棋中找准兴化方位、发挥兴化优势,进一步增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积极探索具有兴化特色和内涵的现代化建设路径,努力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守好绿色家底,厚植生态优势。一方面,我们将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和工业废气治理,严控工地、道路、码头等重点区域扬尘污染,强化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危化品等专项治理,深入落实河湖长制,高质量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营,分步实施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里下河地区“水韵江苏”示范区。另一方面,我们将打造水乡颜值新样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高品质建设高铁新城,全面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攻坚行动,用好“我的兴化”民生互动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镇村布局优化调整,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有序引导村民梯度转移、进镇入城。加大土地占补平衡和整块连片增减挂钩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深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努力打造“河安湖晏、水清岸绿、形神兼备、烟火浓郁”的田园水乡。
加快绿色转型,深耕生态经济。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产力布局与发展规划,加快生态管控区方案调整和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大力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推进镇村园区改造,持续推进“五未”土地整治,三年盘活提升面积总量不低于8000亩。二是提升产业层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全面落实“再造一个新戴南”战略部署,做大做强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培育特膳食品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独树一帜的地标产业。三是强化科技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研究院实体化运行、企业化运作,全面推行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支持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创新创优六条,落实“科技人才新政68条”等奖励政策,加大海归人才来兴创业就业吸引力,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同时,深入推进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打造一支适应产业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队伍。
致力绿色生金,聚焦生态富民。一是放大农业特色优势。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面,夯实粮食和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基础,切实担负粮食生产大市的责任担当。发挥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试点优势,加快水产养殖业“两坝三池”尾水处理生态化改造,推广水稻和虾、蟹、蛙、鸭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争创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我们坚定决心,哪怕短期内产量略有下降,也要着眼长远,把质量提上来。同时,全面推广智慧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这方面,我们建议由省级统筹,推动区域共建、抱团发展,打造一批比如“江苏大米”“江苏大闸蟹”等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二是深化全域旅游创建。围绕打造“文、体、农、康、旅、商”深度融合的旅游名城,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依托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区域首店、高端商贸,激活板桥、水浒、景范等文化基因,匠心打造更具吸引力、更有辨识度的文旅融合产品,真正把文化打造成兴化鲜明的标识,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兴化的幸福产业。三是打造“兴好有你”品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系统实施“兴有优教”“兴有良医”“兴有颐养”“兴有益助”“兴有善治”五大工程,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水乡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特别是在养老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基层敬老院布局,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敬老院公办民营,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了公办养老中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不高、床位入住率不高等体制性问题,推动兴化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