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舆情·评论

强化防控一线管理,防范次生疫情风险

栗玉晨
2021年11月10日10:57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强化防控一线管理,防范次生疫情风险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关键时期,出台《指引》有助于进一步织严织密疫情防控网,为高风险防疫人员打造更加科学有效的“铠甲”。卫生健康部门应按规定组织社区工作者、警察、保安、保洁、司机等相关人员开展个人防护、消毒、垃圾规范处置等技术培训,强化感染防范意识,提高人员防控水平,让“最美逆行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1月9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疫情防控高风险工作人员管理指引(第一版)》。针对可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区域的社区工作者、保洁、警察、保安、志愿者,以及对确诊病例、阳性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调、转运的工作人员,《指引》分别明确了疫苗接种、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筛查、工作防护等9方面要求。这是北京首次专门就疫情防控高风险人员制定相关导则。(相关报道见A3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在内的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英勇奋战,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激励这些“最美逆行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有关方面陆续出台了包括合理调度疫情防控一线力量,采取轮休、补休等方式保证及时得到必要休整,发放工作补贴、及时安排健康体检和心理减压等倾斜性政策。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台改善一线防疫工作者防护条件的务实举措。落实属地原则强化社区防控工作物资保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合理配发口罩、防护服、消毒水、非接触式体温计等卫生防护器材和防控器具,为一线抗疫人员撑起“保护伞”。组织开展面向一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医疗卫生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病毒传播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第一时间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迫切,无论是社区、校园封控还是流调、转运,都需要在最短时间召集一线防控人员。一部针对防疫一线高风险人员的全面系统化操作指南,将为他们提供来之能战的强化装备。

这次北京市昌平区发现的外地关联本地确诊病例中,有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在为病例房门安装门禁锁,接触病例时虽佩戴N95口罩,但未戴一次性手套,与病例近距离交谈后被感染。按照新发布的《指引》要求,“进入风险区域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等”,明确工作人员要减少交谈,与被隔离对象保持2米及以上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这就是在总结高风险疫情防控一线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的针对性要求。

为防范因感染控制漏洞引发的次生疫情风险,《指引》首次明确了不能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范围。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全程接种者不得参加防疫高风险工作,能够将防控人员被感染乃至重症、住院的风险降到最低;本人及共同居住者有14天内外出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且有潜在风险的不得选派参加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阻断或有潜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不让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病人员、孕妇、肥胖人群参加防控工作,是因为这些人均有可能成为新冠高危人群。

在抗疫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在岗封闭管理+离岗封闭管理+健康监测”集中连续勤务模式也被写入《指引》。针对无条件实施封闭管理的高风险防疫人员,《指引》提出了两点一线、减少与他人接触、定期核酸检测等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关键时期,出台《指引》有助于进一步织严织密疫情防控网,为高风险防疫人员打造更加科学有效的“铠甲”。卫生健康部门应按规定组织社区工作者、警察、保安、保洁、司机等相关人员开展个人防护、消毒、垃圾规范处置等技术培训,强化感染防范意识,提高人员防控水平,让“最美逆行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