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做强城市发展最强大脑

2020年09月10日15:22  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做强城市发展最强大脑 无锡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9月开学季,无锡17所高校(包括分校、校区)近13万大学生陆续来校报到。昨日,新启用的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迎来新生,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新启用的校区召开迎新会。

近年来,无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扩容,市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拓展,高校作为城市“最强大脑”的功能日渐强大。

资源扩容品质提升

昨日新启用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新校区里一派新气象。2020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新生与老生之间的对话特别精彩。学长分享研究生阶段将迎接的挑战和应有的学习姿态,新生代表则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畅想未来在集成电路行业内发光发热。

继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整体搬迁至无锡办学后,无锡本科教育资源扩容的步伐加速。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9月启用;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以及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均在建设中;江南大学江阴校区计划在年内开工建设……

梳理近两年无锡高校类型不难发现,10所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技术技能型院校,以太湖学院、滨江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等为代表的研究型高校紧密衔接,多样、开放、共享以及惠及全民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完善。

无锡高等教育覆盖面增加的同时,品质也同步提升。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南大学近年来办学水平飞速提升;滨江学院计划年内转设成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无锡学院”,发展迈向新起点;太湖学院今年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会计学3个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高校、城市互为资源

城市与高校互为重要发展资源。在锡高校均匹配地方发展所需,设专业、育人才。

近年来,江南大学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建立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等,服务无锡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将发挥强势学科优势,打造医学和健康学科群,针对无锡产业需要加强生物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助力无锡市太湖湾生态科创带建设。”该校校长陈卫说。

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新校区启用,将助推加深产教融合。分校常务副校长张继文介绍,分校将高端芯片与微信息系统创新中心、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为人才培养和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提供重要支撑。“我们会与无锡的企业、研究中心加深合作,攻克国家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培育更多行业领军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蓄水池”,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滨江学院搬迁无锡以来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教师,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5.9%,博士化率达52.1%。今年市政府在高校毕业生落户、就业创业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城市与高校双重魅力留住更多人才,助力城市产业升级。江南大学每年有近30%毕业生留在无锡工作;太湖学院70%毕业生选择留锡就业、创业。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整合利用好城市的区位优势、人文、经济资源以及政策优势等,能为高校发展提供强大后劲。未来,无锡还将继续补齐高等教育资源短板,遴选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谋划建设与无锡文化产业发展匹配的艺术类高校,办好师范类高校,让高校当好城市发展的“最强大脑”。(陈春贤)

南理工江阴校区 迎来首批新生

昨天,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迎来了首批2300多名新生。一大早,记者就来到江阴临港开发区申港街道,跟随前来报到的新生一起走进校园(如图)。

“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有点小激动,也有点小紧张。”夏铮是智能制造专业的大一新生,“感觉很气派,作为江阴人很骄傲!希望学有所成,也能为家乡做贡献!”

让学生觉得最为新奇的是,校园里处处都有智能元素。报名签到人脸识别、进入宿舍人脸识别、饮水机扫码支付,还有智能快递中心、智能教室……

新食堂同样也受到了新生们的点赞。“吃了饺子,一份10元管饱。”新能源专业大一新生张珉源非常满意。食堂负责人说,本着“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精神,食堂后续还计划推广“半份文化”,“推出一毛米饭和两毛米饭,另外再增设免费加饭区域,起到不浪费粮食的效果。”

南理工江阴校区副校长梅锦春教授透露,为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江阴校区设置的中法工程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学科专业与周边地方经济的契合度非常高。

国平图书馆、李良宝体育馆,从江阴企业家捐资建设的这些基础设施上可以看到,江阴人对于这座大学期盼强烈。附近利港街道的志愿者徐瑶早上6时20分就到学校做起了引导员,10多趟下来衣服已经湿透,“作为江阴青年必须出力,大学生来了,对江阴经济发展肯定好处多多。”(唐芸芸 文/张岚 摄)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