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95”号段犯罪重在源头治理

2020年07月20日09: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北青报:遏制“95”号段犯罪重在源头治理

  日前,由公安部、江苏省公安厅统一指挥,南通公安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利用“95××××××”号段帮助通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一举捣毁从事犯罪活动通信技术类公司3家,查封“95××××××”号段21个,非法网络电话线路2万余条,发现下游业务关系公司155家,涉案金额高达2200余万元。

  狂轰滥炸的股票贷款推销、漫天撒网的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95”号段成为骚扰、诈骗电话“重灾区”。2018年在骚扰、诈骗电话号源中,以95开头的号码占比分别达到4.28%和4.66%。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破获全国首例“95”号段网络犯罪案,对于打击和震慑不法分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95”号段号码主要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其申请门槛很高,要求企业具有全网呼叫中心许可证,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等,并由国家工信部直接管理审批。应该说,能够申请到“95”号段的都是正规有实力的企业,缘何到了现实生活中就异化走样?

  事实上,实施网络犯罪的往往并非“95”号段的所有者,而是租用者。由于“95”号段一般用于企业呼叫中心和客服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害人接到电话时的戒备心理。一些不法分子便“拉大旗作虎皮”,租用“95”号段线路实施诈骗。少数企业在申请到“95”号段后,也乐于转租号码从中获利。一般情况下企业申请下来的“95”号段号码是5位或6位数。为提升使用效率,企业可申请扩展到8位数。这就意味着,企业申请一个号码后,实际可以使用的号码成百上千拓展,不排除其中一部分号码被拿来寻租。

  我国《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码号使用者不得转让或出租码号,否则将收回已分配的码号资源,并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遗憾的是,严厉规定并未得到有力执行。转卖、出租“95”号段号码几近成为公开的秘密,鲜有企业因此受到处罚,在无形中助长了企业违规变现的侥幸心理。在本案中,涉案的“95”号段号码系南通某通信技术公司申请使用,其法人代表秦某桐坦言,通过中介代办申请了“952750××”码号证书,就是为了转租号码资源获利。

  全国首例“95”号段网络犯罪案告破,彰显了公安部门严厉打击诈骗、维护公众权益的坚定决心,涉案人员必将受到法律严惩。不过,单靠“末端打击”作用毕竟有限,遏制“95”号段犯罪更重要的还在于源头治理,规范码号资源使用,杜绝转卖寻租行为。有关部门不妨对现有“95”号段使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看看究竟有多少号码在浑水摸鱼,对涉事企业依法严惩。同时,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开通“一键举报”,利用监督合力让违规企业难以遁形。此外,在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失信联合惩戒,将擅自转让出租号码的企业和责任人列入黑名单,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限制,从而提高失信成本,倒逼诚信自律。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