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滨海运作“扶贫车间” 推动贫困农户就近就业

2020年06月20日07:16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扶贫车间”,家门口的“梦工厂”

  20多名女工分工协作,两三分钟便完成了一个精美针线套盒的组装。这是记者近日在滨海县界牌镇冲边村康瑞日用品公司“扶贫车间”看到的场景。公司负责人孙沐宇介绍,“扶贫车间”建成投产以来,先后吸纳了周边50多名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其中10多人是建档立卡农户。

  “在车间里,我主要负责绕线、装包等工作,活不重。因为靠家近,平时能照顾孩子,班也没落下,还能兼顾家里几亩地,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41岁的罗秀萍是冲边村村民,2016年建档立卡,由于需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和3个读书的孩子,她无法外出打工。如今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加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过得不再那么紧巴巴。

  “企业+车间+贫困户”,这是滨海县推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防止返贫的运作模式。今年以来,滨海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聚焦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长效达标目标,持续保持攻坚劲头,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在抓项目稳脱贫方面,滨海按照引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的思路,积极运用“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大力引进来料订单代加工小玩具、针线套装、草柳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本地,工厂建进村,岗位送上门,让贫困劳动力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过程中,滨海县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建档立卡劳动力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巩固率达到规定标准。该县制定《2020年度精准扶贫项目指南》,明确“扶贫车间”项目的申报标准,鼓励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在村组,或便于建档立卡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地点,吸纳更多建档立卡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从而取得稳定收入。

  为了让“扶贫车间”项目落地生根,滨海县开展“保姆式”服务,鼓励镇(区、街道)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旧学校、办公房屋、仓库等资源建设“扶贫车间”。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提供水、电、路三通等优质服务。县财政还拿出奖补资金,对“扶贫车间”前3年内租金予以部分补助,补助每年不超过10万元。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滨海县还针对贫困劳动力进厂工作缺少劳动技能的现状,由县人社部门牵头,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专项培训资金,围绕“扶贫车间”技能需求,对农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短平快”式岗前技能技术培训,让“扶贫车间”变成“传技车间”,切实增强贫困劳动力勤劳致富的“造血”能力。在滨海,“扶贫车间”对吸纳就业的建档立卡劳动力人口开展技能培训,并给予一次性培训补助。“仅2019年,围绕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结合‘扶贫车间’工种需求,我们累计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3258人次,其中275名是建档立卡劳动力。”滨海县人社局就业处负责人张道庄介绍说。

  “激励式”奖补增强“扶贫车间”带动能力。滨海县对“扶贫车间”吸纳5名以上本地籍建档立卡劳动力稳定就业,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1万至2万元一次性补助。同时,对属于省、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的企业,该县还按照相关规定,当年度给予10万至30万元一次性的补助。滨海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德勋说:“截至目前,全县实施扶贫车间项目22个,带动近200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他们燃起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